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離京北漂:對“青蔥”來說北上廣依然是鍍金之地
對“青蔥”來說北上廣依然是鍍金之地
任然
大三的暑假,在師兄的介紹下,我來到北京的一家財經媒體實習。初到北京的那種新鮮感,猶如剛邁進大學時,有著對未來的“無可救藥的樂觀”,感覺未來即將在你面前漸次展開。北京,雖不是之前心理預設的最好的選擇,但也符合我對遠方的想象。那里有最好的書店,最多智慧的頭腦,有最包容和多元的文化氛圍,甚至你坐在地鐵的地板上看書,也不用擔心承受太多異樣的眼光,我喜歡那種感受。我甚至在電話中迫不及待地要告訴爸媽,自己準備留在北京工作。
從當時實習的表現看,在北京找個還算靠譜的職位應不會太難。可過了一段時間后,采訪中所接觸到的一些事情,動搖了我留京的想法。對職業(yè)的認同危機,甚至夾帶著的一點失望,促使我放棄做一名北漂。甚至說來有點不讓人相信,最終讓我堅定離開的,是喬布斯的一句名言——跟隨你內心深處的聲音。
所以,之于我個人而言,那時的逃離,主要還是基于自身的危機和對職業(yè)價值的懷疑,與“房價、霧霾”,并無多大關系。當然,那時的房價也足夠將大多數人拒之門外。夜晚和朋友漫步在與天通苑北一墻之隔的村里時,看到對面樓宇燈光映襯出的巨大落差,也會偶爾與朋友調侃,啥時候,其中一盞燈會屬于我們?
之前看到有文章說,對于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而言,至少在第一年,你不會面臨太多買房的壓力,因為你從心底認定,買房還不是你應該考慮的事。其實,每個人或許都經歷過那樣一個無知無畏的“理想主義”的階段,而我只是在鋒芒未退去前就已經逃離。
離開北京后,我敲定了一家在二線省會城市的工作,現在則在另一個省會城市安家。而當時與我一起在京實習的朋友,有的人離開了又重返北京,現在則謀劃著再次離開;有的人則仍在堅持,從工作到自己創(chuàng)業(yè),現在已經拿到了第二輪風投。
有人說,留在北上廣的人,應該是積極的、進取的、風險偏好型的。確實,我并不屬于那種風險偏好型的人。也不乏有在北上廣的朋友調侃說,羨慕我現在的穩(wěn)定。對此我無法給出勸慰,因為心底想的是,我只不過是提前進入了他們口中所謂的“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真的有“穩(wěn)定”的話。而說到底,逃離還是堅守,本身并不涉及絕對的價值判斷,而主要還是基于個人的選擇。
泛泛而談逃離“北上廣”的話題,很容易形成一種誤導。仿佛“北上廣”真的是不適合人前往的地方。雖然我早就逃離,但并不覺得如此。在我看來,要說真正的逃離,或許只屬于那些在北京真正擁有了穩(wěn)定生活基礎的人,而他們所謂的逃離,在另一維度,其實也可以說是通過對在“北上廣”所積累的資歷、資源的一種變現,謀求更好的回歸。盡管這其中或難免還會有不甘,但某種意義上,逃離其實已經是自主選擇下的理性之為。
而在一個資源、機會分配都極不平衡的社會,對于大多數,像當年我那樣還未來得及焦慮房價或是本不應該考慮“房事”的“青蔥”來說,北京依然是一個充滿誘惑、機遇而又值得向往的“鍍金之地”。套用茨威格曾在《昨日的世界》中所寫下的句子就是:如果你想體驗某種在其他城市無法復制的經歷,那么你最好去北京,尤其是當你年輕的時候。當然,這只是基于我的個人經驗而得出的主觀感悟。
在沒有真切體會生活的殘酷之前,我就離開了北京,這可能也是令我至今對北京依然抱有“最初的好感”的原因。我也曾不少次在心底假設,假如當年選擇留下,人生之路又會面臨怎樣不同的際遇,但也并不后悔那時的選擇。而對于那些仍在堅持的朋友,或正準備前往“北上廣”的尋夢者,我既佩服,又感到高興,仿佛他們在替我延續(xù)那短暫而匆匆結束的“北上廣”之夢。
編輯:梁霄
關鍵詞:離京 北漂 鍍金 北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