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講述古老阿富汗文明故事

2017年03月21日 15:07 | 作者:記者 李韻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

①蒂拉丘地出土的“雙龍”圖案黃金劍鞘。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②貝格拉姆出土的印度風格象牙飾板。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③蒂拉丘地出土的黃金王冠。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④蒂拉丘地出土的黃金制成的“帶翅膀的阿佛洛狄特”。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無論什么人,只要沒有嘗過饑與渴是什么味道,就永遠也享受不到飯與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阿富汗當代作家左帕哈·烏爾法特曾經這樣寫道。

這樣的文字,對于阿富汗這個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度,這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的人們來說,有著格外深刻的理解。

有近百年歷史、曾經擁有約10萬件藏品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絕大多數館藏在長達數十年的戰亂中被劫掠、毀壞,乃至永遠消失。而那些幸存文物中的231件,3月17日至6月17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東雁翅樓展廳展出。

“浴火重光”,是展覽主題,既是致敬,也是祝福。“我相信,看到這個展覽,你一定會驚詫到無以言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西姆·拉希米說。

法羅爾丘地的未解之謎

“古代阿富汗,地處南亞、中亞和西亞的交匯點,是交往和貿易的中心,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是文化的熔爐。”拉希米說。此次展覽,以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等4處阿富汗考古遺址的發現為單元,展現的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阿富汗文明圖景。文物風格各具特色,但世界各大文明交流與融合,是始終貫穿的主線。

來自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的4件黃金杯,是此次展覽最古老的展品。它們出土自法羅爾丘地,穿越4000年,雖然器形殘缺,但其上的精美紋飾依然清晰可見。

“這些紋飾中,帶胡子的公牛形象,顯然是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而其他幾何圖案,又是典型的中亞風格。”拉希米說,“這表明,早在青銅時代,文明的交流與互動就在這里開始了。”

法羅爾丘地擁有非常豐富的錫和青金石資源,也是最早開采的礦區之一。有專家推斷,該地區人類居住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然而,不幸的是,這一地區文明如何興起與衰落,已徹底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無人知曉。只有這些光彩照人的金杯,見證著曾經的文明。

“遺失之城”阿伊哈努姆

與法羅爾丘地相似,阿伊哈努姆也曾是“遺失之城”,直至20世紀60年代才被重新發現。人們驚奇地發現,這里竟是一座希臘城市建筑遺址——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從這里南下印度,而部分士兵和他們的后裔留居在此,并逐漸以泛希臘文化取代了波斯文化在當地的影響。在這里發現的希臘日晷、希臘式建筑、怪獸狀滴水嘴等,帶有明顯的地中海風格。

在該地區眾多展品中,最讓拉希米津津樂道的,是一塊西布莉圖案飾板,“在這塊飾板上,有西布莉——來自小亞細亞的女神,有尼姬——希臘勝利女神,還有穿著東方服飾的人物,而人物乘坐的獅子戰車,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樣式”。更多考古證據顯示,這里,在公元前2世紀前后,就已經是一個知識分子、牧師、商人和軍人云集的高度國際化的都市。

游牧民族的樂土蒂拉丘地

在全部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居于展廳中心的一頂黃金王冠。即便放置在密閉的展柜中,觀眾走過引發的微微振動,也會令王冠上薄薄的黃金綴片隨之搖曳,金光燦然,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它來自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的古代墓葬中。1978年,和它一起出土的,還有21618件古代黃金制品,轟動考古界。這些墓葬的主人,可能是突厥、蒙古等游牧部落的王室。游牧生活,讓他們習慣于隨時攜帶自己的財物,因此,這些藝術品大多袖珍,可以縫在衣服里。

文化交流的痕跡在這里表現得更為顯著。展柜里有一尊只有5厘米高的黃金制成的“帶翅膀的阿佛洛狄特”。阿佛洛狄特是希臘女神,而雕像人物中眉心的一點,來自印度文化,為女神加上翅膀,則屬于當地文化的元素。而在一柄黃金劍鞘上,則出現了中國元素——雙龍造型。

貝格拉姆與絲綢之路

阿富汗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將中國、印度與希臘、羅馬以及埃及聯系在一起的重要一環,貝格拉姆正是其中一處交通要沖,也是阿富汗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考古學家在這里發現了兩個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房間,房門用磚封閉并且涂上了灰,以使人們徹底遺忘。研究表明,它們是用來儲存貨物的巨大庫房。作為家具的飾板,大量象牙雕刻被保留下來,這些帶有濃郁印度風格的雕刻,讓我們得以窺見2000年前的人們高超的藝術創作水準。

唯一的問題是:誰是這些貨物的主人,為什么要將貨物有意隱藏起來?

用生命守護的文化

有時,哪怕留下考古謎團,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那些文物能夠保全。

今天,能與這些古代阿富汗文化珍寶面對面,我們不能忘記在連天戰火中,為保存這些文物,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員工付出的努力。

據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前館長奧瑪拉克汗·馬索伍迪回憶,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勢最危及的時刻,博物館將部分藏品分別轉移隱藏到中央銀行的保險庫和阿富汗信息與文化部。只有那些搬運文物的博物館員工知道隱藏地點。面對恐怖、暴力、內戰乃至流言,“那些了解真相的人一直保持著沉默”,甚至用生命保守著秘密,才使得這批文物免于被毀。

以生命為代價的堅守源自對信念的篤定。“民族通過文化萬古長青。”馬索伍迪說。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古老阿富汗文明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