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找到農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建言農村脫貧創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江迪) “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好了,公共服務到位了,社會保障落實了,救助體系也逐步完善了,脫貧的基礎條件具備了。但是,脫貧容易致富難,達標容易持續增收難。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都明確提出要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對此我深有體會。”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主委,廣西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錢學明說。
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 網絡圖片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錢學明提交《關于培育使用創業帶頭人,促進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提案》,這也是民建廣西區委實踐經驗的總結。
“民建廣西區委在扶貧聯系點隆安縣東信村探索了幾年,希望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開始也是給農民上課培訓,沒有什么效果。然后籌錢幫助農民發展香菇種植,農民掙了點錢,仍不足以脫貧。2014年加大投入,對愿意養雞的農民補助1.5萬元建雞舍、提供雞苗500羽,有20戶參加。雞養好了,村民依然只賺了一點錢,離致富還遠,原因是他們憑經驗養雞,靠自己銷售,規模不大,周期較長,利潤偏低。”錢學明說。
在對20戶參與者逐一分析后,民建廣西區委發現:有一位有文化的年輕村民成功了。他借鑒規模養雞的經驗,與龍頭企業合作,企業提供雞苗、飼料和技術指導,并且保價收購,他只需要把雞養好,平均每年能出欄2.5批,每批近萬羽,一年能掙6至8萬元。
“他是‘能人’,我們希望他能成為‘帶頭人’。”錢學明說。隨后,民建廣西區委及時總結經驗,動員、組織村民向這位“能人”學習。然后,鎮政府頒發證書,認定他為貧困村養雞產業帶頭人,并簽定協議,購買服務,請他協助龍頭企業指導村民,向村民傳授經驗,還幫助成立以帶頭人為理事長的養雞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在打疫苗、出欄時互幫互助,拉雞苗、飼料時統一安排車輛。
“村民都說:這樣養雞比種玉米輕松多了!于是有更多村民加入養雞的行列。短短兩年已經有33戶,其中貧困戶有5戶。按此規模,東信村一年的養雞產值就超過2000萬元,純收益超過200萬元。”說到此,錢學明十分驕傲。
規模養雞得到村民認可,民建廣西區委又籌措資金48萬元,興建6座雞舍,作為村集體資產,優先租給貧困戶養雞,租金收益歸村集體。這樣,集體經濟有了,更多的貧困戶也能養雞了。
結合民建廣西區委對東信村的幫扶,錢學明建議: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駐村干部,要善于發現具有開拓精神、頭腦靈活的農村致富能人。黨委政府、幫扶單位要支持致富能人搞好產業發展,提高思想認識、業務水平、組織能力,使其成為能夠影響、組織、帶領村民一起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并幫助成立以帶頭人為骨干的專業合作社。由當地政府通過頒發證書等形式對致富帶頭人給予認定,樹立他們的威信,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意識。有關部門應與致富帶頭人簽訂協議,購買他們的服務,發揮他們的帶動引領作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農村脫貧致富 全國政協委員 錢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