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老西藏”來首博過藏歷年
對大部分人來說,2月27日是“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但對于與雪域高原結緣深厚的人們而言,這一天也是“大年”——2017年的藏歷火雞新年。為了慶祝這個隆重的節日,2月26日藏歷除夕當天,不少在京藏族同胞、曾經在西藏工作過的同志和熱愛西藏的各界友人齊聚首都博物館,在《牦牛走進北京》的展覽現場過起了年。
△圖為現場觀眾體驗藏式年俗,攝影:陳衛國
藏歷除夕一大早,展覽的入口處就陳設起了象征吉祥豐收的“切瑪”(裝有麥粒、糌粑、酥油等食品并裝飾有五彩青稞穗的木盒),不少曾經長期在西藏工作的老爺爺、老奶奶紛紛輕車熟路地按照藏族年俗拈起切瑪盒中的糌粑,先灑向空中再放進嘴里。許多觀眾也饒有興趣地學著做,不少觀眾高興地表示:“今天在首博太漲知識了,了解到了藏族年俗,我要趕緊發個朋友圈顯擺一下。”
△圖為西藏自治區黨委原第一書記陰法唐與夫人李國柱走進展廳里的牦牛帳篷,回憶當年在西藏的工作生活,攝影:陳衛國
禮節過后,進入展館,提起牦牛,人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牦牛構建了青藏高原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高原人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牦牛,即使到了今天,牦牛依然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更不用說幾十年前了,這些“老西藏”們,誰沒有與牦牛的情緣呢?
曾經參加過昌都戰役、西藏平叛和對印自衛反擊戰的西藏自治區黨委原第一書記陰法唐今年已經95歲高齡,提及當年在西藏的崢嶸歲月依然興致不減,向人們講述著他印象中最好的牦牛——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海拔近6000米的普瑪江塘牦牛。首批進藏女兵之一、陰法唐的夫人李國柱也回憶起了當年進軍西藏時用牦牛為部隊運輸糧食的往事。正如當年解放西藏的十八軍老戰士所說,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那么西藏和平解放的勝利,是黨的政策的勝利,也是藏族群眾用牦牛馱出來的。
△圖為張小平在活動現場,攝影:陳衛國
提起牦牛,同樣曾經多次進藏、參與報道十世班禪轉世靈童金瓶掣簽等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原副總編輯、中國西藏網原總編輯張小平也打開了話匣子。
在1979年初中國和伊朗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以及1985年中國和日本登山隊攀登阿里的納木那尼峰兩次登山采訪中,張小平與牦牛有了近距離接觸,牦牛馱著行李、裝備與人們一起往山上走著的場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小平說,牦牛和人類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牦牛是藏民族的一種精神象征,它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做了很多為藏民族的發展有用的事情,從運輸到耕地,死了以后全身從肉到骨頭都奉獻給人類,奉獻給世界,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自1963年第一次進藏以來,張小平已與西藏結緣半個多世紀,也在西藏度過了許多次藏歷新年。他說:“我第一次到西藏就是在藏歷年期間到的拉薩,喝到了藏歷年的青稞酒、酥油茶,也看到了大昭寺前面摩肩接踵的信眾磕長頭的景象。在拉薩,藏歷年都是很熱鬧的,從一個月之前就要開始準備,搞衛生,刷房子,做油炸果子,等等,一直要持續到過年期間。藏民族的節日氣氛特別濃、特別熱烈,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非常親密,吃飯、敬茶、敬酒、跳舞、唱歌……通過一個藏歷年就能感受到藏民族的文化魅力。”
△圖為特意穿上藏裝的張小平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采訪,攝影:蘇文彥
對張小平而言,半個多世紀、40多次進藏之旅鑄就了他的“一世西藏情”,割也割不斷。就在前不久,他剛剛結束了又一次為期四個多月的西藏之行,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寫下了六七萬字的日記,還通過微信發了五十三組拉薩見聞。幾十年來,他親眼看到西藏一點點地變化,拉薩從最初的市容臟亂到現在的干凈漂亮,從以前吃不上蔬菜到現在幾乎什么蔬菜都可以買到,幾十年的發展使人們對這里刮目相看。
張小平感慨地說,西藏的內涵太豐富了,政治、歷史、社會發展、自然風光、人文等各個方面都是百科全書。“我跑了半個世紀的西藏,但是我對西藏的了解只是滄海一粟,很多人說我是專家,但是只有真正了解西藏以后,才感覺西藏的內容太豐富了,用一輩子的精力去走進西藏、認識西藏,也只能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
“去一次西藏,你絕對不會后悔”,這位曾經主動請纓進藏,作為中直機關第一批、第二批援藏干部援藏6年,至今仍心系西藏的老干部飽含深情地說,話語中洋溢著對西藏滿滿的熱愛和牽掛。
《牦牛走進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由西藏牦牛博物館與首都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出了包括牦牛標本、與牦牛相關的生產生活用品以及與牦牛相關的藝術品等500余件展品,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3月15日。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西藏 藏歷新年 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