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詩文教育學校是主渠道 別讓孩子超前背詩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剛剛結束熱播,引發了社會對于傳統詩文教育的關注。怎么樣才能讓青少年喜歡古詩詞、攜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專家提醒:古詩文教育學校是主陣地,幼兒學古詩重在培養語感、陶冶性情,注重形式多樣,切忌搶先早學、硬背。
復旦附中16歲學生武亦姝獲得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她的優異表現贏得了評委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行嗎。除了武亦姝之外,上海青少年在這一比賽中的整體表現面厚點亮,在強手如林的“百人團”中占據了近10%名額。
在對這一亮眼成績欣慰的同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不忘提醒家長們,不要超前讓孩子去背詩,這是不符合腦科學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切忌急功近利,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古詩文教育的特點。幼兒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語感,陶冶他的性情。古詩文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孩子簡單的背誦,而是與古人的對話、是文化的認同。在積累的過程中,古詩文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評價也是形式多樣的,切忌盲目的早學、搶學,把培養的過程變成一個應試的過程。
賈煒說,上海始終把學校作為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作為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古詩文教育是從學生的興趣、習慣入手,來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自信,和提高他審美的境界,是作為一種文化傳承而不是應對考試來看待的。上海孩子所取得的成績背后體現的綜合素質非常明顯。真正喜歡古詩文的,可能在學生中只占30%,其中真正出類拔萃的又是喜歡者中的30%。上海的學校古詩文教育就是從興趣入手,從志向的培養為重點,以健全的人格培養為目標,既堅持共同基礎,不隨意的拔高要求,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又要注重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讓有興趣的孩子“長板”做得更長。
據介紹,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海在中小學階段構建了“六進”長效機制,即古詩文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課外”、“進網絡”、“進隊伍建設”、“進評價體系”。
根據2004年頒布的《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上海市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文言課文(篇目)在四至六年級約占課文總量的20%,在七至九年級和高中基礎型課程中約占40%。此外,上海市編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等系列教材,各區和學校層面更衍生出大量的區本教材和校本教材。在上海的中小學里,很多語文教師都能注重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抓住重點意象,體味作者情思,感悟美好意境,品出內在理趣,涵養品德性情;引領學生用語文的方式參與各種傳統節日活動,敘寫節日生活、表達節日風習、述說節日源頭等。老師們還采用組內討論、組間辯論、全班交流、角色扮演、檔案袋等多元化方式予以評價,以增強古詩文學習的趣味性。很多中小學還開設了和古詩文閱讀有關的校本課程。除了語文課堂上的瑯瑯書聲,在很多中小學,還經??梢月牭酵瑢W們在每節課的兩分鐘預備鈴時間內誦讀古詩詞,聲聲入耳,句句入心。
在校外,上海也為古詩文教育搭建了各種平臺。自2002年起,已連續開展15屆上海市中小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總計超過200萬名中學生參賽。在學生集中的“易班”網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落細為每年4000多項線上線下活動,落小為數以百計的應用功能、數以千計的討論議題、數以萬計的網絡產品;此外,還開展了“我愛中華詩詞美——上海中小生古詩詞學習創新展示活動”,引導學生將古詩詞學習與個人興趣愛好相結合,培養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良好習慣。(記者姜泓冰)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古詩文教育 學校 超前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