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要確保到2020年耕地不少于18.65億畝
央廣網北京1月24日消息(記者高敏)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耕地后備資源不斷減少,耕地保護面臨多重壓力。在今天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土部等相關負責人就如何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作出解讀。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關系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保護耕地必須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的紅線。圍繞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介紹了耕地保護的總體目標。
姜大明說:“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5.46億畝,要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體系要不斷完善。”
保護耕地,需要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以節約集約用地緩解建設占用耕地的壓力。
當然,建設占用耕地,不能“一占了之”,而是要按照“占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這就是常說的“占補平衡”。建設用地單位必須履行補充耕地義務,地方各級政府負責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組織實施土地整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強調,實施土地整治,要全面推進耕地的耕作層剝離。
韓俊說:“我們的建設占用了一些好的耕地,它的耕作層是熟化的,占用耕地的耕作層土壤要剝離,剝離以后用于補充耕地造地項目,改善土壤的條件,加快土壤的熟化進程,提高土壤的肥力。”
記者近日在江蘇省官路村采訪時看到,通過土地整治復墾出的成片耕地,已經長出了綠油油的油菜苗。村支書張祥鐸說,復墾出的600畝土地由村里的合作社統一經營,通過現代化農業為村民增收。
張祥鐸說:“我們官路村可以說是全縣最大的集中(居住)區了,包括我們的收入,村集體這一年是穩達到80萬了。”
在耕地占補平衡上,還要“算大賬”,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省域內調劑為輔,國家適度統籌為補充。目前確實存在個別省份后備資源嚴重匱乏,完全在省域內落實占補平衡存在困難,需要國家適度統籌。不過,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強調,這并不是對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松綁。需要嚴格控制納入國家統籌的省份和重大建設項目類型,嚴控統籌規模,還需要發揮利益杠桿的調節作用。
曹衛星說:“分地區、分類型制定國家統籌補充耕地費用標準。通過收繳國家統籌補充耕地費用,在承擔補充耕地任務的省份集中投入,統籌用于補充耕地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江蘇去年已經出臺耕地保護補償激勵辦法,江蘇省國土廳副廳長祖耀升表示,通過搭建省級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平臺,調動了積極性。
祖耀升說:“像蘇南一些地方,耕地資源比較緊張的,可以到這個平臺上買,可以確保重點工程“占補平衡”。另外我們也鼓勵各個地方挖掘耕地后備資源,多管齊下。重視數量的同時,也非常關注耕地的質量。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確保耕地占優補優。”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耕地 國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