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書信文化:從收藏變化看到信札價值

2017年01月17日 15:07 | 作者:韓英楠 | 來源:北京晨報
分享到: 

朝陽區(qū)水碓子郵局副局長寧建:那時送信有溫度

無論書信文化何時興起何時衰落,在城市中,有一個工種一直感受最深、最直接——郵遞員。早些時期,一輛二八車、一捆報兜,每天騎行幾十里,他們只為把書信和報紙送到千家萬戶。如今,二八車改成了電動車,承載無數(shù)家人思念的報兜卻逐漸變成了一捆捆快遞包裹和公函信件。日前,北京晨報記者專訪了朝陽區(qū)水碓子郵局副局長寧建。從業(yè)郵遞行業(yè)30余載,對于他而言,書信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書信文化的沒落在寧建的眼里,不僅是書信少了,人情味也變少了。“如今送信早已失去了那個年代的激情和溫度。”


陳獨秀寫給胡適、李大釗的信。陳獨秀寫給胡適、李大釗的信。


拍賣會中的齊白石信札。拍賣會中的齊白石信札。


袋子→盒子  私信少了 公函成為大多數(shù)

作為一名郵遞員,雖然每日重復(fù)著相同程序的工作,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但寧建說自己從沒感到過枯燥乏味,因為他熱愛這份工作。

每天早上7點半,寧建會準時到郵局報到進行集體分揀作業(yè)。所有人員集中在一個大分揀臺上,把整個郵局的信件和報紙分別分揀后,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之內(nèi),寧建要把作息臺上屬于自己道段上的信件和報紙進行再分揀。在分揀信件的同時,寧建要按照送信的順序進行排道,整理完裝進報兜以后便可以出發(fā)投遞了。那時候的寧建并不在水碓子郵局工作,他負責(zé)的道段是安定門外到德勝門一段,全長大約10公里。

“每天早上我一個人的報兜里大概就有100多封信,三四百份報紙”,對于數(shù)字,寧建極其敏感。作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心里必須有數(shù),因為要把每一封信每一張報紙送到每個屬于它的主人手中,一點不能含糊,需要超越常人的記憶力。剛參加工作時,寧建送信回來后被師傅發(fā)現(xiàn)報兜里還余下一封信件,二話不說,就被“送”出郵局,查詢究竟是哪兒送岔了。

每天只半天工夫,郵局就會又多出一大批信件。寧建回憶說,“每年11月到來年1月信件更多,會達到一個高峰,元旦、春節(jié),誰還不往家寄封信啊?”然而,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高峰”這個概念沒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原來每天早上集體作業(yè)時裝信的大袋子換成信盒了,那袋子一袋能裝上千封信,那盒子再大才能裝多少?”寧建說,“到現(xiàn)在為止依然保留了信盒的習(xí)慣,但基本全是公函了。”

二八車→電動車  報兜癟了 快遞工作更辛苦

年輕時的寧建最驕傲的就是自己這份工作,而最自豪的就是騎著二八車出去送信,盡管每天他要來回騎行40多里的路。“20多歲,我穿著北京郵政的制服,騎著綠車,進出機關(guān)大院到哪兒都暢通無阻。”寧建回憶說,“那時候有一個二八車可了不得,買的話得花好幾百,可是郵遞員單位給配車,車在我們那會兒就跟戰(zhàn)士手里的槍似的,擦得锃亮,騎著倍兒美。”

在寧建的記憶里,那時候出去投遞的報兜子都要被信件撐爆了。而如今,報兜越來越癟,快遞包裹卻越來越多,二八車也換成了電動車。“現(xiàn)在基本是保險、交通違章單、廣告,賬單等信件,郵遞員的工作量沒減少,反而因為快遞包裹多了比以前更累。”

熱情→冷漠  吆喝沒了 送件必須到門口

“張三、李四、二零三、四零六”,用寧建的話說,那時候騎車到樓下一聲吆喝所有人都跑下來接信。“有的人都不用吆喝,算著每天這個點你該來了,就已經(jīng)在樓下等你了。”

在寧建的記憶中,有一件事一直記憶猶新。德勝門外有一個姓陸的老大娘,大閨女在外地插隊,快過年了,老人盼著孩子來一封平安信,就天天在街上等我。“老大娘找了我好幾回,問閨女的信來沒來,幾天后的早上我發(fā)現(xiàn)老大娘閨女來信了,第一時間就送過去了”,寧建說,“那天老大娘早就在街上等我了。”

然而,隨著書信文化的沒落,寧建也發(fā)現(xiàn)老百姓中的人情味越來越少。“那時候送信有激情有溫度,現(xiàn)在送信卻感覺冷冰冰的。”寧建說,“以前即便是掛號信,一句吆喝都跑下來搶,現(xiàn)在送掛號信,吆喝也沒人聽得見,而且必須送到家門口,那種老樓,沒有電梯,我們的郵遞員說讓爬就得往上爬。”

從收藏變化看到信札價值

在張丁眼中,整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信札收藏分為三個時期:90年代前拍賣公司還沒興起的地攤時代、21世紀前后十幾年的拍賣時代、2010年至今的火爆時代。

收藏估價

看準五要素

1:筆者名氣

2:毛筆字或鋼筆字(毛筆貴)

3:筆者書法程度

4:內(nèi)容是否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guān)

5:保存是否完整(既帶信封郵票)

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還沒有拍賣公司之前,就有一部分人把書札作為書畫的一部分收藏,那時的書信還屬書畫、小品范疇。張丁告訴記者,當(dāng)時的市場來源主要在古董書店、郵票市場、還有民間自發(fā)形成的跳蚤市場,如北京的潘家園、什剎海、雙龍、月壇、亮馬橋等地都會出現(xiàn)。

能夠意識到信札手稿收藏價值的人不多,涉足者少,價格不高。偶有拍賣,關(guān)注者也不多。張丁回憶說:“比如1994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有一冊15通的徐悲鴻行書信札,估價約10萬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但是流拍了。這一時期也常有成批的有研究價值的信札手稿被拋到市場上,價格更低,如同廢品。”

1995—2010

1993年內(nèi)地第一家文物藝術(shù)品拍賣公司中國嘉德誕生,信札被納入拍賣品行列。2004年春拍,徐悲鴻寫給好友郭有守的兩封信只有兩頁,估價6萬元—8萬元,結(jié)果以23.1萬元成交。2009年春拍,陳獨秀等致胡適的13通27頁信札成交價達到544.4萬元,震驚收藏界。西泠拍賣在2009年秋拍創(chuàng)造了100%的成交率。胡適《嘗試集第二集手稿》212.8萬元,當(dāng)時創(chuàng)了近現(xiàn)代名人單件稿本最高紀錄。

然而在張丁的眼中,上世紀90年代一直到新世紀之前書信市場沒有太大的變動,原因是智能手機還未普及,書信的稀有性仍一般。“但是在進入新世紀的十年,拍賣市場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興起了新一輪收藏?zé)幔旁指宓氖詹責(zé)岫纫搽S之不斷上升,收藏人群也逐漸擴大。

2010—今

2010年后,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各大社交軟件的火爆,書信的稀有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幾百萬級的成交“蜂擁而來”。

以2011年為例,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薈萃孫文、譚延、李烈鈞、胡漢民等眾多國民黨元老手跡的《先憂后樂》冊頁以345萬元成交;另一件以孫中山《天下為公》領(lǐng)銜的民國要員墨跡冊頁276萬元成交;蔣中正致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一批信札從18萬元起拍,最終成交414萬元。到了秋拍,李鴻章致李瀚章書札冊149.5萬元成交;同治、光緒年間陳介祺致吳云書札冊25萬起拍,218.5萬元成交;一批周作人著作手稿均高價成交,其中《秉燭后談》手稿100萬元起拍,345萬元成交;《藥堂雜文》手稿80萬起拍,230萬元成交。西泠拍賣在秋拍中推出了郭沫若致日本文求堂的書簡230封,最終以2415萬元高價成交。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書信文化 從收藏變化 看到信札價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