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自主是品牌競爭的先決條件
日前,一則行業報告顯示,制造一臺165kg的焊接機器人,國內企業生產成本約為30萬元,國外大約是16萬元。同樣一款機器人,為何國內外的成本差距如此之大,這還要從技術層面說起。
據測算,在工業機器人成本結構中,核心零部件所占比重約為72%。然而,在目前的機器人產業鏈上,高精度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控制軟件等關鍵環節,國外企業都處于壟斷地位,而國內機器人業務主要集中在生產集成端。核心零部件缺失嚴重,導致生產成本驟增,嚴重制約中國機器人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機器人制造業的發展瓶頸并不是單一現象。事實上,中國的電子信息、航天、核電、通信等領域,都存在著被國外技術壟斷的情況。而從某種程度而言,中國尖端領域的品牌發展史,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國外技術的追趕史。
從目前來看,突破尖端技術,掌握核心優勢,對中國品牌的打造具有很大的迫切性。
一方面,這是掌握發展自主權和“安全感”的需要。安全可控是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中國許多關鍵領域受國外技術制約,不具備完全自主支配能力,這威脅到中國的發展安全。比如在信息技術領域,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的從業人員普遍采用“洋品牌”服務器,其內部的信息處理過程猶如一個“黑匣子”,一旦被提供服務的企業以后門植入等手段,獲取信息數據,則無疑是將中國各關鍵領域置于被監控狀態,信息安全隱患巨大。如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通信、金融、能源等行業的焦點議題之一,關乎國家發展命脈。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保障特定信息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維護信息數據安全,是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掌握自主權是前提。目前,中國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是公認的科技大國。但中國離科技強國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突破尖端技術、塑造高端品牌,是打造科技強國的重要一環。事實上,正是在尖端技術上實現跟進甚至超越,才使高鐵、核電、衛星等國家品牌風行世界。也正是在尖端技術上的落后,讓中國在汽車、通信、醫療設備等領域,長期處于下風。因此,只有在核心科技上取得突破,才能讓中國品牌不再“看人臉色”,擺脫被扼住喉嚨的命運。
高端品牌的形成,核心技術是重要支撐。如今,在國家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在尖端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在無線移動通信領域,中國實現了從跟隨、并跑到引領的“三級跳”。在計算機領域,中國“神威”超級計算機達到每秒12.5億億次的計算能力……然而,目前中國還有許多重要領域無法打破國外壟斷,中國的操作系統仍被微軟、蘋果和谷歌等國外品牌把持,航空發動機依然是飛機制造領域的一塊“心病”……歷史證明,獨立自主是品牌競爭的先決條件,而只有在尖端技術上消除一個又一個盲區,中國品牌才能真正實現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品牌 領域 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