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北大的精神傳統到底是什么?

2016年12月12日 13:27 | 作者:宇文利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北大的馬克思主義傳統并不是一時一節間汲汲汩汩的細水泉涌,也不是無時無刻都浩浩湯湯的平川洪流。從時間、空間和人事相結合的角度看,我認為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的生長和扎根,經歷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也演繹了一種輕重緩急的節奏。

W020161212283598591302

以民族國家利益為上 以天地蒼生福祉為念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所大學的歷史比北大更悠久,那么,其歷史和精神傳統有哪些獨特與卓越之處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北大最突出的精神傳統是自由主義,如果說這一“精神傳統”中確有包容學術多元、崇尚學術思想自由的一面,這并不為過。但如果認為某種思想主張和流派是北大唯一的精神傳統,那就不確切甚至充滿誤解。

自由的根本含義,是沒有外在障礙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的行為。作為生存主張的自由主義,往往是以個人主義為內核,以個體基于心靈體驗和至上感悟為特征的核心價值觀;若被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言說,則是具有強烈政治志趣的主張,以自由作為支點和中心,并以自由意志在政治體系和社會生活系統中的存在與貫徹作為主要政治價值取向的思想流派。

北大在歷史上的劇變中并未真正植入與資本主義發展生息相同的自由主義的基因,在筆者看來,其原因至少有三條:一、北大由封建主義的清王朝官辦,在世紀之交的時代轉換和社會動蕩中雖經搬自西方的自由思想的襲擾,但卻始終未充分地獲得、生發和張揚資本主義的自由主義理念;二、在上世紀前30年代所進行的以青年派和東方派、保守派和西化派、文化本位論和文化世界化為對壘雙方的論戰中,看似占據上風的西化派也并未充分貫徹西方資產階級和自由主義的理念;三、無論國家政權隨著時代如何變革和更新,北大的主導理念始終是以民族國家利益為上、以天地蒼生福祉為念。這與形而上的自由主義主張不僅在實踐指向上不同,在價值坐標和精神格調上也迥異。

因此,北大的精神正統理應是馬克思主義傳統,它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精神傳統相融合,學術自由、思想自由和自由人格本來就是其題中應有之義。當然,北大的馬克思主義傳統并不是一時一節間汲汲汩汩的細水泉涌,也不是無時無刻都浩浩湯湯的平川洪流。從時間、空間和人事相結合的角度看,我認為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的生長和扎根,經歷了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也演繹了一種輕重緩急的節奏。

談北大馬克思主義傳統不得不提李大釗

談及北大馬克思主義傳統的起源,不得不首先提到李大釗。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北大圖書館館長,后任政治系、經濟系和史學系的課程教授。李大釗早年(1913-1916)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期間,從河上肇、安部磯雄、幸德秋水等人的思想體系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自1918年開始,李大釗陸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著作。1920年,李大釗在北大一些科系和其他高校開設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社會主義實踐的課程。他還在北大紅樓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集資建立了收藏共產主義圖書的藏書室“亢慕義齋”,啟動了以學術和科學的視野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第一塊陣地。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得以扎根,與以李大釗為首的一批北大人分不開,后者還包括陳獨秀、毛澤東、張國燾、鄧中夏、羅章龍等骨干。此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的扎根構成了其精神傳統之“起”,當然,它在發展節奏上還處于“輕”與“緩”之樣態——“輕”是說其影響力還不大,“緩”則指其傳播力度、范圍和速度仍受局限。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想和實踐的結合上實現中國化、走出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時期,此間大凡能夠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和真諦的人最終都成為革命的領路人,而那些只會背誦馬克思主義課本和教條的人則被淘汰出鮮活的中國革命實踐的大局。在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與北大有關聯的人就占了6席。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28年間,盡管北大仍舊傳承著傳統中國的文脈和本土思想的命脈,但這些精神資源無疑逐漸現代化和革命化了,北大逐漸成為一所革命學府。

圖3

老學校煥發了新生機也承載了新使命

從新中國建立到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應該是北大馬克思主義傳統發展的“重”和“急”的階段,也是北大精神從傳統到現代、從古典風雅到革命時尚、從重文守禮到重馬克思主義守革命立場的“轉”的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馬克思主義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國家哲學和黨的指導思想,北大這座老學校煥發了新生機,也承載了新使命。此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已借助體制化手段上升為北大在新時代的精神主潮。在這種思想傳統的轉換中,我們看到了新中國新制度下馬克思主義傳統對北大學人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浸潤,當然,也經歷了“文革”時期的急風暴雨,目睹了某種意義上隱藏的血跡和淚痕。這一時期是北大馬克思主義傳統的轉換期,由此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傳統是北大精神文化和思想系統中的主導傳統,也是北大作為新時代大學的主要精神特征了。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思想觀念多樣化、價值立場多元化的趨勢,這與全球化的時代變奏分不開,也受世界范圍內多元主義價值觀興盛的影響。一時間,北大變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的集中營,也成為各種思潮風云際會的重鎮。這一特征恰恰是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遭逢的“合”的時節,也是馬克思主義在北大經歷“起”“承”和“轉”之后的融合的階段。就當下情勢看,北大的校園面積并不大,主流是馬克思主義,但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功利主義、后現代主義等觀念也有表現,這是當今時代全世界范圍內馬克思主義命運的真實寫照與縮影。不過,馬克思主義畢竟是代表了人類發展規律、趨勢和終極價值關懷的科學,它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在這個“合”的階段中去整合、化合并融合各種思潮。在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傳統仍將會在北大的思想旗幟上熠熠閃光、在北大的精神史上發出燦爛光芒。

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的,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最終是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  

宇文利(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北大 馬克思主義 傳統 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