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滕州市政協創新工作提升履職實效
近年來,滕州市政協堅持學習培訓常態化創新、組織建設縱深化創新、陣地建設社區化創新、委員管理定量化創新、履職交叉成果化創新,不斷增強委員參政議政活力,切實提升政協履職實效,為建設幸福滕州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習培訓常態化創新。把加強學習培訓作為提高委員素質、提升委員履職能力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委員培訓新方法。開設委員學習論壇,每季度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滕州給政協委員作輔導報告。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每周一雷打不動地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學習,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全部參加。鎮街政協委員聯絡室和界別活動組定期組織學習活動,并做好考核記錄,半年一小結,年底一大結,作為評比優秀活動組的重要依據。
組織建設縱深化創新。在全市21個鎮(街)成立了政協委員聯絡室,明確了專職政協干部,確定了專門的辦公場所,建立完善了規章制度。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在鎮(街)設立社情民意信息聯絡員,21個鎮街從不同領域中,依照一定比例和結構,按照層層推薦、嚴格篩選等程序選拔產生了208名社情民意信息聯絡員。針對一些界別委員太多不易組織活動,或人員過少不便開展活動的實際,在尊重界別、所在地域和工作性質的基礎上,編為36個界別活動組,其中鎮街活動組21個,市直界別活動組15個。選定威望高、工作經驗豐富、有條件組織活動的同志任組長,定期開展活動。每年年末對活動組的活動組織情況、出勤情況進行考評,評出優秀活動組進行表彰。
陣地建設社區化創新。為使最基層的單元社區見到政協委員的身影、聽到政協委員的聲音,在服務群眾中樹立政協的形象,擦亮政協的牌子。滕州政協積極探索政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新載體、新形式,充分發揮委員作用,推進履職平臺進一步下移。在城區四個街道委員相對集中的社區建設了8處委員之家,在17個鎮辦公地點分別設立了委員之家,為委員學習履職、溝通聯誼、發揮專長、服務群眾打造了一個固定的場所和平臺。建立健全了委員之家工作制度,專門設有召集人和聯絡員。委員之家成了基層社區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社區建設由原來的四位一體發展成了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兩代表一委員” (社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共同構成的五位一體。
委員管理定量化創新。為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激發委員履職活力,不斷提高政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研究出臺了《關于對市政協委員履行職責進行量化考核的辦法(試行)》。對每名委員參加會議、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奉獻社會等情況,按照項目細化內容,年終進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考核得分情況以書信形式年底反饋給每個委員,并以此作為評先樹優和換屆提名的重要依據。每年進行一次委員隊伍的吐故納新,增補若干符合條件的委員,辭退若干量化考核不及格的委員,建立起了委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
履職交叉成果化創新。針對駐滕棗莊市政協委員人員多、活動不便,鎮街社情民意信息聯絡員分散、參加活動少的實際,滕州政協推行活動交叉化創新,堅持三級委員活動相統一,組織他們共同參加市政協舉行的委員學習論壇報告會、調研、視察、專題協商等活動,列席政協全委會議、常委會議,做到重要問題一起協商、重要工作一起視察、重要調研一起進行。調研、視察活動為避免走過場、走形式,每次活動都共同進行量化打分。每次調研拿出的報告質量都非常高,均獲市委書記重要批示。“關于我市文化滕州建設情況的調查與研究”還獲得了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調研報告在政協常委會議通過后,報送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供決策參考,極大地促進了政協智力成果的落實。(陳冰 魯堯)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履職 委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