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在這道窄門中,80后影像藝術家靠什么活?

2016年11月30日 15:16 | 來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1988年,油畫系出身的張培力在一部時長180分鐘的片子《30x30》里展示了一個人如何把一面鏡子摔碎再粘合再摔碎。這是他個人的第一件錄像作品,也是中國影像藝術的起點。如今,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與中國影像一起誕生的80后影像藝術家也逐漸在展覽中嶄露頭角。

然而,作為“后起之秀”,影像藝術在當代藝術領域中始終處于非主流地位,其生存空間遠遠窄于其他藝術形式。與大多數有固定工作的60、70后影像藝術家相比,80后職業影像藝術家的生存法則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新傾向:李明”,尤倫斯展覽現場
“新傾向:李明”,尤倫斯展覽現場

“新傾向:李明”,尤倫斯展覽現場
“新傾向:李明”,尤倫斯展覽現場

林科是80后影像藝術家里小有成就的一位,200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他,2014年就斬獲了OCAT-皮埃爾·于貝爾獎、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獎”。

談到自己的影像藝術之路,林科表示最早接觸影像作品的時候,看到張培力、楊振中、楊福東的作品,記憶特別清晰,那個時候就被“洗腦”了。后來也在網上看到一些當下藝術家的視頻,增加了閱讀經驗。

2005年,讀大二的林科進入國美新媒體系,在錄像課上,他對攝像器材的興趣不大,就沒有費心去練習使用。但是,他找到了使用電腦錄屏軟件記錄電腦動態影像的方法,這個軟件便成了他的“攝像機”,這種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的作品一直持續到現在。

林科《來自電子世界的鏡片》 表演錄像記錄 15分26秒 2015
林科《來自電子世界的鏡片》 表演錄像記錄 15分26秒 2015

林科《舵手》 表演錄像記錄 15分26秒 2015
林科《舵手》 表演錄像記錄 15分26秒 2015

同樣畢業于國美新媒體系的李明,與林科是同班同學。由于從小住在錄像廳旁邊,長期浸淫,他對“錄像”這個詞兒感到十分親切。在讀大學時,藝術家闞萱給他們系上課,播放她的個人創作,悉心地一對一教學,才真正給李明打開了錄像這一媒介的大門。

程然是在2005年開始的第一個影像作品的創作。2003年,他在杭州的白塔嶺參加了第一個展覽,做了一件裝置作品,展覽中還有很多行為、錄像等形式的作品。那時他并不是很懂為什么要做這個,但感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他個人不太喜歡繪畫,而影像更直接更行動化,就開始以這個材料作為媒介。

最近在央美美術館參加“時間測試”展覽的《奇跡追蹤》,是程然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時長9個小時,有40-70人參與制作。這件作品曾于2016年3月在上海喬空間展出。程然認為,非專業電影學院的方式決定了這是個可以隨便玩的游戲。

學計算機出身的徐文愷,是從video/audio表演開始做多媒體藝術的。2009年的時候,他覺得表演在作品的流動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做了第一個錄像裝置。在他看來,學院背景和創作沒有關聯,有或沒有都無關緊要。

程然《奇跡追蹤》英國人登山失蹤故事中的道具
程然《奇跡追蹤》英國人登山失蹤故事中的道具

程然《奇跡追蹤》荷蘭藝術家乘坐小舟失蹤故事中的小舟道具
程然《奇跡追蹤》荷蘭藝術家乘坐小舟失蹤故事中的小舟道具

“不能沒錢就不做了”

盡管說這是一個“可以隨便玩的游戲”,但作為80后影像藝術家,創作的資金問題如何解決?展覽的機會如何獲得?眾所周知,一些基于展覽的委托制作,相關的展覽方會提供制作費用;而畫廊也會有常規作品的創作資金。可是在畫廊、代理人介入之前呢?

實在沒有資金的時候,陸揚用計算機做過一批圖標類型的作品,毫無成本,也可以在全世界重要的美術館展出。她的想法是,“沒錢有沒錢的做法,不能沒錢就不做了,我很多作品都是很久以前的方案,需要等待時機來做。”

此外,她還利用網絡時代共享的特征,將很多影像作品上傳到vimeo,很多觀眾和大多數展覽機會都是從網絡上得到的。對于陸揚來說,比起作品的版權風險,她更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看到自己的工作。

陸揚《陸揚妄想曼陀羅》 單頻錄像 16分27秒 2015
陸揚《陸揚妄想曼陀羅》 單頻錄像 16分27秒 2015

陸揚《移動神佛》 單頻錄像 4分43秒 2015
陸揚《移動神佛》 單頻錄像 4分43秒 2015

林科和程然最開始的展覽機會則是自發策劃的。當時,程然和一幫朋友在杭州輪流策劃展覽,那是一種很有趣的狀態,大家對于賺錢也沒有特別多的想法。

如今,與麥勒畫廊合作已有六七年之久的程然,基本上每年都會拿著新作品計劃與畫廊一起討論創作的實施方案。而對于畢業之后就保持一個月一兩個展覽頻率的林科來說,展覽就是他日常生活的內容。在那段時間里,他實驗著用電腦制作虛擬作品的工作方法,在2014年初得到了一個參與偏鋒藝術中心的群展機會,這個系列的作品也被更多人看到,后來就有了楊畫廊的第一個個展。

在李明讀大四的時候,徐震、施勇在課上給了他一次展覽的邀請,去比翼藝術空間,那是他藝術生涯的一個很大轉折。李明認為,獲得展覽的機會是需要機遇的,但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

李明作品《MEIWE》在上海K11展覽現場
李明作品《MEIWE》在上海K11展覽現場

“錢”途黯淡的窄門

另外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與有固定工作的60、70后影像藝術家相比,80后純粹影像藝術家靠什么而活?

在經歷了逾50年的發展之后,影像藝術已對繪畫、雕塑等傳統藝術形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90年代不同,如今,影像這一媒介對大家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影像作品在畫廊和展覽中也經常出現,但在收藏市場中,它仍是一道尷尬的“窄門”——收藏家似乎并不樂于為其買單。

“影像作品的收藏和傳統類型的作品是有很大區別的,它不僅僅局限于有形的‘物’,不需要掛在墻上或者擺在地上,而更多的是通過證書、版號來決定一件作品的歸屬。”程然表示,影像作品的收藏是更加“無形”的。這種“無形”的收藏方式,可能正是一些收藏者望而卻步的原因。事實上,對于影像作品的收藏目前已經有了明確的規范。比如一件錄像作品可能有5版和一個藝術家版本(AP),收藏者可以選擇1/5版,或者將這5版買斷。藝術家會提供錄像作品的beta帶、簽名、與畫廊共同出具的收藏證書給收藏者。

林科《魯濱遜漂流記》 錄像裝置 00分56秒 2011
林科《魯濱遜漂流記》 錄像裝置 00分56秒 2011

林科回憶起第一個買他錄像作品的人,是喜歡他作品的同學楊俊嶺,那件作品為《星際旅行》(2012),是星際旅行系列的第一件。在畫廊的展覽中賣掉的第一件作品是《魯濱孫漂流記》,林科說,“在楊畫廊個展的開幕前一天,VIP開放的時候被藏家訂掉的。”

影像藝術的黃金時代到來了嗎?

即便如此,程然還是認為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國影像藝術家是非常幸運的。繪畫和雕塑在歐美有著長久不斷的發展脈絡,中國藝術家僅僅是從80年代才開始真正進入這個領域,其所帶來的斷裂和差距是巨大的。但就影像這一新型媒介來講,全世界幾乎是同步的,而且來自全世界的廉價而大量的實驗電影使得中國的年輕人在影像經驗上幾乎是超前的,可以說特殊的中國帶來了特殊的改變。

從2008年開始,程然就有了單獨的工作室。目前,在杭州有一套公寓作為視頻剪輯工作室,一間廠房作為大作品制作空間。程然在工作室里養了五只貓,還親手制作了一些“逗貓神器”,他一般會在中午到下午六點這段時間待在工作室。由于離住處并不遠,沿著錢塘江邊開車,也就25分鐘的車程,有時也會走路,要兩個小時。

“陸揚妄想曼陀羅”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陸揚妄想曼陀羅”北京公社展覽現場

李明和陸揚的工作室都是從住處單獨分割出來的一個空間,9月份陸揚的新工作室即將開始使用,對她來講,生活和工作是無法分割的,所以新的工作室仍然一層是住處,一層是工作用。

本科畢業之后的那段時間,林科在系里的工作室待了一兩年做項目,沒合同但有工資,離開之后就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了,他把基本生活開銷降到一個很低的水平,靠家里資助了一段時間。當時林科參加了guest小組,是有作品銷售的,他也分到一些,再到后來的OCAT媒體藝術獎,獎金比較可觀,保證了安定的創作狀態。

如今,林科生活并工作在北京宋莊,和女朋友共用一個工作室。每天早上起來做做家務,下午開始處理郵件和其他事務,處理完之后就開始做點東西,常常持續至凌晨一兩點。到了周末,他一般會開車去跟朋友小聚,在798或黑橋、草場地一帶活動,黑橋的面館是他們最常去的地方。

徐文愷《light shadow》 影像裝置 2014
徐文愷《light shadow》 影像裝置 2014

在林科看來,影像藝術的歷史似乎是上一代創造的,但80后影像藝術家不應該忽視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不能被環境左右。徐文愷則更加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前10年是“黃金時代”,接下來的10年我們面對的是緩慢的大衰退,年輕藝術家要多面對自己,少折騰。

但無論如何,在今天連影像這種不容易被收藏的形式都讓更多人接受了,陸揚顯出一種樂觀的心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編輯:陳佳

關鍵詞:在這道窄門中 80后影像藝術家 靠什么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