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去年中國“老漂族”近1800萬

2016年11月22日 10:36 | 作者:鐘泉盛 陳國洲 吳小康 |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3979856968129722102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流動老人已成為一個龐大群體。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戶籍不在原地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60歲及以上的流動老年人口數量接近1800萬。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是這一群體選擇流動的主要原因。盡管大多數流動老人能較好地適應新環境,但也有不少老人的生活面臨著諸如難以融入城市生活、醫療住房難得到保障等現實難題。專家建議應對流動老人群體給予充分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他們的現實困難。

為了晚輩,咬牙也要堅持

子女在城里安家落戶,父母進城照顧孫輩是不少流動老人進城的最主要因素。《報告》顯示,為照料晚輩而流動的老年人口占流動老年人口總數的43%。

今年62歲的張振輝和老伴育有一兒兩女,兒子大學畢業后,進入廣西南寧市一家房地產企業工作并結婚生子。早在2013年,張振輝就和老伴從廣西賀州市老家來到南寧照顧即將分娩的兒媳。眼看孫子即將上幼兒園,夫妻二人準備先回老家。前不久他們又當上了外公外婆,回去正好幫二女兒帶娃。但這其實也是個借口。

“從南寧到賀州坐動車要4個小時,我們老兩口經常要兩地跑,說不累是不可能的。在南寧生活的時候,除了買菜做家務就是帶娃,兒子兒媳下班后也很少跟我們交流,除了晚上看看電視,最大的樂趣就是帶著孫子在小區里玩了。”張振輝說。

在重慶市渝北區北城國際小區里,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很多老人推著嬰兒車在院子里散步,隨著二孩政策實施,為照顧孫輩離開老家的老人越來越多。來自湖北省孝感市的58歲的王芳(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從女兒懷孕開始,她就來到重慶生活。王芳說,現在的孩子們負擔重,女兒考上大學好不容易才在大城市安定下來,工作特別忙,如果沒有老人幫忙照顧,肯定不行。按計劃,她要一直照顧小外孫到3歲,到孩子上幼兒園了才回去。這段時間里,她老伴一個人留在老家生活,有空了就來看看外孫,一方面是因為丈夫不習慣這里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女兒家住房面積有限,住不下。

王芳對記者感嘆:“現在照顧小孩太累,講究太多了!吃的東西從奶粉的選擇、沖泡方法,再到碗筷的消毒,女兒都有要求,我一輩子都在農村,特別不習慣。我也快60了,身體毛病也不少,可再不適應,為了幫女兒,也得咬牙堅持。”

進城養老,卻未必能享福

與此同時,養老也是老人流動的一大原因。與自行異地養老的老人相比,有的老人為與子女團聚來到城市,卻發現自己很難融入當地生活。71歲的老人許守業從河南新鄉農村老家搬到重慶生活已經2年了,他有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從西南大學畢業后進入重慶政府部門工作。原本許守業一直在老家生活,前年老伴去世后,兒子將他接到重慶來養老。

見到許守業時,他正一個人坐在小區長凳上曬太陽,離他不遠就有不少的老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許守業顯得很孤單。老人操著河南口音說,重慶話他聽不懂,在這里沒有朋友,整天就跟坐牢似的,現在都不愿意出門了。“兒子也不愿意我出門,害怕我走丟,整天待在‘鴿子籠’里,把我都快憋出病了。”

“還是村子里好,人都認識,有人說話,待在這里著急啊!”許守業說,都說城市生活條件好,但人年紀大了,有口飯吃不餓,再有點事干就夠了,在農村還能撿點柴火、喂喂豬,在這里啥事都干不了,太寂寞了。“與兒子兒媳婦交流也少,他們晚上回來都有自己的事,說不了幾句話,也沒有孫子可以帶。”老人說,2年來他每次提出要回老家,兒子都跟他發脾氣,說他不會享福,回去了讓老家人罵他不孝。“你說這是享福還是受罪?”

與本地老人相比,流動老人沒有自己的親友圈,生活范圍很小,不少人感到孤獨寂寞。今年68歲的山西人胡麗萍說,進城后生活有些憋屈,矛盾反而多了。我們老了,生活習慣啥的都和他們年輕人格格不入,他們花錢大手大腳,我看不慣,要他們算計著花,他們就不高興,說掙錢就是為了花的,讓我們別瞎操心。

發揮余熱,生活更充實

在流動老人大軍中,不少人選擇了“退而不休”,他們或出于經濟上的考慮,或出于充實生活的目的,在異地重新尋找了一份工作。68歲的張壇秀當了一輩子裁縫,前些年她逐漸退下來休息了。不久前,她的兒子在廣西賀州市區盤下一個早餐店,不服老的她又主動提出到兒子的店里做事,每天早上到附近農貿市場采購食材,有時候還幫忙收拾碗筷和收銀。

“現在孫輩也不需要我照顧了,雖然說我一個人在老家也能跟鄰居的老人串串門、聊聊天,但兒子除了開店,平時還要忙別的工作,再說我現在身體也還算健康,所以就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哪天真要徹底閑下來了,那才真是‘活受罪’呢!”張壇秀說。

68歲的張國輝從公務員系統退休后閑不下,又到親戚興辦的一家日化企業擔任財務總監。前幾年,這家企業在外地新建了一個廠區,他經常往返外地協調各種大小事情。雖然奔波但卻樂此不疲。“退休以后閑得心慌,到企業做點事情算是發揮余熱吧。最主要的是,這樣才覺得自己還沒有被這個社會遺忘,充滿精氣神地活著。”

關愛流動老人需形成合力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鄒順康認為,遠離家鄉,脫離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大多數流動老人的生活都比較孤單,甚至孤獨。此外,由于我國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健全,一些流動老人的異地生活或多或少會遭遇就醫、社保等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鄒順康說,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給予充分重視,采取切實的行動,如提升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將地區社保普惠到流動老人群體上,盡快打破地區之間壁壘,實現異地醫保等在全國的“聯網、聯通、聯動、聯保”等。

另一方面流動老人及其子女自身的因素也很關鍵。與父母相處,需要年輕人多講孝道,遇到問題多與父母溝通,不僅關注老人的物質生活,更要重視他們的精神生活,多一些陪伴。

專家認為,老年人口流動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現象,它涉及人口學、社會學、老齡科學、社會工作、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等領域,當務之急是制定適當的社會服務方案,加大對這些家庭的支持力度,同時引入社會工作者參與提供相關服務,將這一群體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范圍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人 流動 生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