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2012.11.15——2016.11.15:中國嶄新的4年

2016年11月15日 11:24 | 作者:張廣昭 陳振凱 劉少華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1611066963448944624

動能轉換 翟桂溪作(新華社發)

13174702304243486489

12757530483102733599

G20成果 大 巢作(新華社發)

14269333551048385626

“利劍”高懸 徐 駿作(新華社發)

4730544801081866941

黨建教育廣受稱贊。 張 華作(人民圖片)

今天(2016年11月15日),是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履職4周年的日子,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4周年的日子。

這4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進行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治國理政邁入新征程新境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

這4年,中國社會呈現出嶄新的發展樣式和進步姿態。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人,十八大以來,他的“腦”(理念)、“口”(話語)、“身”(發展)、“腳”(行動)、“氣質”(形象)等,都在更新。接受本報訪問時,不少專家和民眾對這4年,頗為稱贊。

這4年,中國面貌為之一新。

治國理政新方略

“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著眼發展全局,確定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的構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方面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

這4年,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分別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進行專項研究并制定文件,形成了治國理政新方略,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頂層設計。

漸次展開、深度推進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和國家具有開創性、戰略性的大布局,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圖譜。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目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全面”,關鍵在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鍵在于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施政的鮮明特點之一。4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總共召開了29次會議,通過了184份文件,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

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良政善治的根本途徑。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衰。治理一個國家,關鍵是要有規矩,要有準繩,法律就是最大的規矩、最重要的準繩。要想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長期執政,實現有效的治理,必須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也是根本的政治保證。我們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要進行好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必須把黨建設好,必須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

形成發展新理念

以新發展理念把握引領新常態

十八大后,黨中央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走勢中,深度研判我國經濟所處的方位、發生的變化,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當前,經濟內在系統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正在重構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和增長模式。

要適應這些新變化,必須要用新的發展理念統領全局,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4年,以黨中央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決不走老路,擺脫“路徑依賴”,著力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著力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常態,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當前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問題都有,但主要是供給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觀念的變遷,人們越來越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國內供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卻沒有跟上。從歷史經驗上看,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根本上在于供給側的改革。三次科技革命,無不是在供給側實現了創造性破壞和顛覆性創新,市場需求因而被激發。

黨中央決定堅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著力抓好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堅定化解過剩產能,妥善處置“僵尸企業”;化解房地產等庫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補短板,解決好供給發展不平衡問題,即“三去一降一補”。目前,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取得較明顯成效,去庫存和降杠桿也取得新進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避免中國經濟走進死胡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戰略選擇。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的供給學派、供給主義并不是一回事。西方供給學派的核心是新自由主義,而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本質緊密相聯。

全球治理體系新引領

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十八大后,黨中央深刻認識到,中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第二大經濟體,與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嚴重不相符。

這4年,中國致力于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尤其是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牽頭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戰略性機構,主動承擔與我國能力相符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此外,三大戰略之一的“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夢的世界意義,即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

這4年,我們高度重視主場外交,舉辦了APEC會議、G20峰會等,倡導正確義利觀,積極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倡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對美等大國外交上更加積極主動,強調各國協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外交場合,主動闡釋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向世界傳遞中國價值、講述中國故事,國家軟實力明顯提升,這構成十八大后中國外交的一個嶄新亮點。

可以說,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效能感顯著提升,中國為世界經濟的復蘇與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中國道路得到世界更多國家和人民的理解與尊重,“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政治生態新變化

良好的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十八大之后,黨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充分認識到執政環境和黨員結構的新變化,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堅持以上率下,正己正人,著力解決許多黨內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推動黨風政風好轉;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以零容忍的態度強硬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特別是清除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腐敗分子,在黨內形成震懾作用,向人民宣示腐敗面前所謂“鐵帽子王”“丹書鐵券”的荒謬。

4年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黨內政治生態出現了全面深刻、影響深遠的變化。黨內正氣在上升,政風在好轉,進而帶動了社風的上揚和民風的改善。

4年來,有近200位高級干部落馬,有數以萬計的黨員干部受到了懲處,人民看到的是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與意志,看到的是黨中央在堅守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命題上的責任擔當,看到的是黨自我革新、自我凈化,保持適應性和調適性的政治效能,最終換來了民心,換來了黨的形象的好轉以及執政威信的提升。

黨內政治生態的好轉的同時,黨內良好的政治文化也在逐步形成。黨內政治生態、政治文化相輔相成、聯系緊密,政治文化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政治文化是山清水秀政治生態的培育土壤。

4年來,黨中央要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明令禁止在黨內搞小圈子、拉關系、當“老好人”,堅決反對“厚黑學”“潛規則”等庸俗政治文化,堅決糾正“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提拔重用了一批作風過硬、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的改革派、實干派干部,黨內崇尚忠誠坦蕩、公道正派、清正廉潔、實干擔當的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一個政黨、一個體制流行的政治價值、政治態度、政治認知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治理質量。因此,黨內流行的政治文化的變化,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國內治理格局新氣象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經濟格局在深度調整,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機遇空前,挑戰亦空前。

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極具政治學學理色彩的改革目標,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4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充分發揮體制優勢,保持國家自主性,不為任何利益集團所綁架,勇于沖破各方面的阻力,實干興邦,為民謀利。

這4年,新一代領導集體治理中國的績效非常亮眼。十八大以來,黨內成立了若干新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和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了多個領導小組組長或委員會主席。這是事關全局的一項重大治理體制改革舉措。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承擔領導職責,領導十幾億人進行現代化,沒有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作為領導核心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及變革的關鍵時刻,特別需要有一個勇于承擔政治責任的領導核心。

這4年的中國治理實踐證明,由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擔任多個領導小組組長或委員會主席,更好地協調了權力支配和資源配置,更好地達成了改革決策共識,增強了中央決策部署的權威,提高了黨的執政效率和治理效能,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軍隊改革新格局

從頂層設計到執行進入“快車道”

建設一支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人民軍隊,始終是中國的不懈追求。

這首先體現在頂層設計上。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改革戰略全局;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現場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部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習近平在會上指出,把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指導思想,關鍵是要抓住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個“牛鼻子”;2016年1月,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國防和軍隊改革按照藍圖蹄疾步穩地展開。

這同樣體現在改革舉措的高效落地上。這4年,軍隊改革成效顯著。

總體來說,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及相關實施方案的指導下,我們相繼成立了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廳、6部、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戰區,完成海軍、空軍、火箭軍、武警部隊機關整編工作。

這4年,我們在改革總目標中,提出要牢牢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以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協調推進規模結構、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

如今,新格局已然形成。

本版制圖:潘旭濤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2012.11.15 2016.11.15 中國 嶄新4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