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武昌起義 南洋回響—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原標題:武昌起義 南洋回響——新加坡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我是第二代華人,辛亥革命將我們海外華人與中國主體歷史連接起來,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新加坡藝術家賴微敏在參觀“天涯共此時:武昌首義與南洋回響”特展后對本報記者說,通過文物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實歷史,非常有意義。
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天涯共此時:武昌首義與南洋回響”特展近日在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拉開序幕。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tǒng)籌部長張志賢、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陳曉東出席開幕活動。
展覽由“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和中國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合力推出,設“武昌首義,領袖群倫”“民國之門,共和氣象”“共和初成,南洋之聲”等展區(qū),共展出150余件珍貴文物、歷史圖片和史料,重點介紹促成武昌起義的關鍵人物,探討它如何引發(fā)一場深刻影響中國及海外華人社會的大變革。
據(jù)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長朱祥德介紹,展品中有不少首次出境展出的文物珍品,例如孫中山為王和順題寫的“博愛”手跡、曾任鄂軍都督府司法部副部長彭漢遺贈孫中山花盆、同盟會湖北分會會長余誠的日記等。珍貴文物與歷史圖片展示了孫中山對辛亥革命的影響、武昌起義的經(jīng)過、民國建立后中華大地上的新氣象以及武昌起義在新加坡的回響。
新加坡是孫中山海外革命活動的重要根據(jù)地。他一生多次到訪新加坡,在這里建立革命組織,聯(lián)絡華僑,籌集經(jīng)費,進行革命活動。1906年,新加坡華僑張永福將晚晴園提供給孫中山作為寓所并設立同盟會南洋支部,辛亥革命之前有3個起義是在這里謀劃的。
“晚晴園見證了歷史,也把新加坡和全球華人連接在一起。”張志賢在開幕式上致辭時如是說。百年時光流淌,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路12號的晚晴園,經(jīng)過翻新、修繕,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2011年,重新對外開放。以大量史料、藝術作品和現(xiàn)代化多媒體手段,向后人講述辛亥革命和南洋故事,重現(xiàn)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奮斗歷程,晚晴園繼續(xù)著自己的使命。
展覽由新加坡立化中學的12名學生做導覽,他們均修讀歷史課程,為此次導覽任務已練習了近一個月。16歲的秦雪兒說:“在中國歷史課上,我學習了辛亥革命,通過了解文物知識,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立化中學歷史教師張瑞春告訴本報記者:“孫中山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中學生一定要學習。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介紹細節(jié)較少,學生通過做導覽,吸收了許多新知識和新經(jīng)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孫中山 新加坡 武昌起義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