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在歐洲,要學會“不去打擾別人”

2016年08月25日 09:18 | 作者:常江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在歐洲生活久了,難免會懷念中國式的人情味;但在國內(nèi)辦理各類事務所需付出的高昂的人際資本,又令人不得不有些憧憬“不被打擾”的日子。

歐洲文化有一點和我們不大一樣,那就是很少去“打擾”人。這個特點,往大了說,是社會的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界限分明,各項制度和傳統(tǒng)均注重保護個人空間;往小了說,絕大多數(shù)人也多少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對他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隨意指摘通常被視為極不禮貌的行為。我便親眼見過一位同胞對外國同事說“你應當如何如何帶小孩”,被對方直接回一句“關你屁事”。

所以,對于剛剛抵達國外生活的中國人來說,待人接物的界限和尺度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很多在我們看來十分正常的“問候”和“關心”,在老外眼中未免有“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之嫌。很多人因此而與同學、同事產(chǎn)生沖突,事后又覺得特別冤枉:畢竟自己是一番好心啊。但好心往往被當成“驢肝肺”,這無關修養(yǎng)人品,而首要是一個跨文化交流問題。

“不打擾”的文化在很多時候顯得特別人性化,因為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朝令公民個體“獨善其身”的方向發(fā)展。比如,在歐洲國家辦理各項民事事宜,效率可能低得令人發(fā)指,但手續(xù)的確是比較少的,尤其是涉及身份證件、結婚離婚這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無不以盡可能縮減流程為宗旨。

再如,無論多小的飯店、商場、品牌、活動,通常都十分重視網(wǎng)站建設,令用戶盡可能以“自助”的方式獲取各類必要信息、完成預訂,以避免不必要的人際接觸。由于人和人之間并不存在那么多不必要的面晤,因此人情的因素也自然較為淡薄,大家見了面反而十分禮貌、“相敬如賓”。如此一來,不禮貌的人又成了“眾矢之的”。在中國,如果親朋好友之間總是“您”來“您”去、“謝謝”不離口,人家多半會覺得別扭,甚至感覺到疏遠。但在歐洲,即使父母子女之間、最親密的朋友之間,也往往在言談中保持基本的禮貌。

個體在文化中所擁有的空間的大小,的確是左右文化交流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產(chǎn)生誤會的一個主要來源。與我合租的瑞士小伙子就曾問我是不是中國人結婚都需要國家的批準,令人啼笑皆非;而另一位外國朋友則表示“來了中國就不想回去,因為熱鬧”。還有瑞士的大學生也曾問過中國的老師是否真的有著無上的權威,就如同學生的父母一般,我笑答:好在不是如此,否則當老師的還不都累死了?這些有趣的問題背后,體現(xiàn)的正是中西方文化里個體空間大小的差異。

在歐洲生活久了,難免會懷念中國式的人情味;但在國內(nèi)辦理各類事務所需付出的高昂的人際資本,又令人不得不有些憧憬“不被打擾”的日子。但我想,無論哪個極端都不好,兩種文化若能在交流中“互補”一下,既在制度層面盡可能維護個人空間的完整,又保持對溫暖的情感氛圍的推崇,或許身在其中的人們都會更快樂一點吧。

□常江(文化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歐洲文化 不去打擾別人 人情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