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精準扶貧更要“精神脫貧”

——訪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

2016年08月22日 09:32 | 作者:李慧 王多歌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7月,在寧夏銀川舉辦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吹響了中國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目前,全國尚有5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部分貧困群眾進取意識不強、內生脫貧動力不足成為脫貧攻堅戰的最大障礙。“精神貧困”有哪些表現?精神脫貧有哪些重要意義?如何進一步推進精神扶貧,為脫貧攻堅固本培元?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

“精神貧困” 亟待改變

今年4月,汪三貴在湖南調研期間遇到了這樣一位“精神上的貧困戶”。這位貧困戶在縣委的對口幫扶下,找到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崗位,但是堅持了不到一個星期,就放棄了。“我才不吃這個苦,我也丟不起這個人”,當大家問他為什么不肯堅持時,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汪三貴指出,“精神貧困”是扶貧攻堅的最大敵人,“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就不可能如期實現。

“部分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沒有很強的自我發展意愿,更多的是依賴外部扶持,而不是主動去脫貧;一部分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有脫貧的愿望,卻缺乏自主的精神。這是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群眾‘精神貧困’的兩大具體表現。”汪三貴分析指出,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與地理、歷史、文化、家庭教育等因素都有聯系。

汪三貴指出,從地理上看,一些家庭由于地處偏遠,與現代經濟和生活狀態脫節,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因而選擇了消極應對;從教育上看,有些人因為受教育程度不足,綜合素質較低,不知道如何脫貧;從文化上看,部分地區的習俗文化也對貧困人口的觀念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還有很少的一部分“精神貧困”是個人問題。

“送錢送物確實讓困難家庭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但僅靠這些卻無法徹底幫他們改變現狀,幫他們走出困境。”汪三貴指出,外力必須通過內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貧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動、不作為,外力再強,可持續脫貧也是一句空話。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貧,貧困人口才能真正實現脫貧。

認識不足 任重道遠

精準扶貧要先精神脫貧。為推進精神扶貧,很多地區不斷創新思路,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在實踐中,這些地區通過深入宣傳發動群眾,堅定群眾脫貧的信心,點燃群眾致富的理想。同時,借文明單位干部職工和技術人員的智慧,變‘輸血’為‘造血’,反哺提升農村、農業、農民,讓勤干實干成為主流。”對于各地精神脫貧的亮點,汪三貴如是總結。

然而,在汪三貴看來,相對于物質扶貧,目前對于精神扶貧依然重視不足,未來精神扶貧之路任重道遠。

“在扶貧過程中,精神扶貧容易流于形式。”汪三貴指出,部分扶貧工作者沒有認識到,最重要的是樹立貧困人口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他們更有信心、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擺脫貧困,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

“目前,我國的脫貧攻堅更加注重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對精神扶貧越來越重視。一些地方采取教育扶貧從孩子抓起的方式,提高孩子綜合素質,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產業扶貧中注重把貧困人口吸納到現代產業中來,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這些都涉及精神扶貧的內容。但在扶貧過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大包大攬,群眾參與度低等問題。”汪三貴認為,目前扶貧工作的難點不在物質,而在于如何做好精神扶貧,提高貧困人口的能力,讓他們樹立自強的精神。

長遠規劃 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攻堅既要幫助貧困人口改變生活環境,更要努力改變他們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從根本上告別貧困。要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克服“等靠要”、安于貧困的消極心態,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而這就需要一種長遠眼光和規劃。”汪三貴認為,既要著力解決貧困地區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整體偏低、精神生活比較匱乏、經濟落后等現實問題,又要放眼長遠,從兒童教育抓起,阻斷精神貧困的代際傳遞;既要注重產業扶貧,又要從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入手,注重信息、知識和技術等方面的輸入,激發其用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的信心和決心。

汪三貴認為,精神扶貧首先要從孩子抓起,特別要做好學前教育,形成自強不息的觀念;其次,要扭轉成年貧困人口的不良觀念,把思想引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摒除陳規陋習,讓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良藥;再次,要通過綜合施策、組合幫扶,構筑綜合性的“大扶貧”的格局,也有利于改善貧困群眾的認識偏差和消極心態;最后,還要以脫貧致富的實際效果促進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要為貧困戶量身定做針對性強、組合式的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意識,促成他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心態的改善。(記者 李慧 通訊員 王多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汪三貴 精準扶貧 精神脫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