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讓政策告別“單邊主義”
山西蒲縣“限期賣羊”一事近來頗受爭議。一面是政府2014年發文件號召“發展畜牧經濟拓寬致富通道”,一面則是新近要強化封山禁牧后,一些養羊散戶被通知“限期10天內賣掉羊”,被外界質疑是“拍腦袋決策”“讓農民無所適從”。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地基層干部還一臉委屈地稱,禁的是占用山地的散養,鼓勵的是“圈養”,是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環保意識低,管得松點他就上山了”,把板子全都拍在了后者身上。聞此,大抵只能用前一段的一句流行語來感嘆一下了:你們城里人真會聊。
農戶對縣里發展畜牧的政策理解是否到位暫且放到一旁,至少在這次實施封山禁牧過程中,當地一些基層干部自己就的的確確把經“念歪”了。根據該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此前發布的“封山禁牧專項整治行動”通知,行動共分三個階段、一直持續到10月底,但并沒有要求農民“限期賣羊”。豈料通知精神傳達到鄉鎮,“10月底”就成了“10天內”,且“必須把羊賣掉,否則就要罰款”。此其一。把經“念歪”的另一個表現是,將封山禁牧等同于賣羊。按照通知的要求,封山禁牧只是禁止到山間田野放羊,如果養殖戶可以遵照文件規定老老實實把羊圈養起來,不是挺符合該縣發展畜牧業的號召要求么,又何須在一個羊價并不是最好的時節“一刀切”地“限期賣羊”?
對于這些基層干部的粗暴做法,有評論稱之為“懶政”,但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則屬不折不扣的“單邊主義”。單邊主義原本是國際關系領域的一個詞匯,指的是那些超級大國在國家間交往時,不考慮對方或周邊國家的實際情況,以單純從自身意愿出發制定規則、實施政策,從而對全局或局部的和平、發展、進步有破壞性的影響。直白地說,就是以強力為后盾,以自我為中心。套用到公共政策領域,則表現為一些政府部門在現實中,打著公共利益或落實上級政策的名號決策,往往給人留下“說往東也是你、說往西還是你”的印象。比如,前不久非常受關注的一些地方恢復傳統地名現象,其當年改名是“為了發展經濟”“提升知名度”,如今要改回去同樣宣稱是為了發展、提高影響力。口口聲聲是在造福一方,卻絲毫不考慮如此反復的成本,根本上還是扭曲的政績觀在作怪。
除此之外,公共政策領域的“單邊主義”表現還很多。比如,在執行決策時,單線條地從執行者的角度出發,導致一些政策要么缺乏配套要么缺乏人情味,甚至執行不下去。最近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河北衡水“出租車新政”即是一例。照理說,出租車使用新能源汽車非常符合環保的大方向,問題是在新能源汽車以及相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的情況下,當地卻“一刀切”強制要求新車必須是新能源車,最終“必須”不得不變成“鼓勵”,白白折騰了一番。在蒲縣發展畜牧業的過程中,也有這樣的影子。一方面該縣大力號召發展畜牧業,另一方面卻對散戶無力承擔高額的養殖圈成本不聞不問。這如何能推動農民真正轉變觀念,讓封山禁牧令行禁止呢?
告別政策領域的“單邊主義”,即是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只有達成共識的政策才能行穩致遠。它要求決策者,在政策理念上,既要從宏觀的整體利益出發,又要有換位意識,考慮、權衡不同主體的利益得失,找到各方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程序上,把聽證制度、協商民主等相關機制落到實處,讓不同聲音得到充分表達,因為這個過程既有利于尋求共識又傳達了決策理念,避免“念歪經”或是“理解不透”。執行中,要有整體意識,做好配套措施,從而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張東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山西蒲縣 限期賣羊 單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