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綜合素質”納入高招的現實與理想
前不久,備受社會關注的《北京市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將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各地方也都在針對“綜合素質”陸續出臺、調整高考政策。(8月9日《中國青年報》)
眾所周知,綜合素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而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招,也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最早在2014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就有這方面的內容。教育部也隨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并要求各地制定實施方案。
綜合素質被納入高招時,它之所以被寄予如此高的期待,乃是在于,它能打破備受詬病的高考體制,并直接影響到基礎教育生態。“一考定終生”“唯分數論”等現實問題,已然成為中國教育中亟須解決的沉疴。
于此而言,綜合素質納入高招,被寄予了相當豐腴的理想。正如學者彭澤平所言,它不僅有助于幫助高校科學合理地選拔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自身辦學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試制度。而且,它將對中小學教育起到導向作用,中小學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
但是,作為一項關系到無數人切身利益的改革,尤其是在城鄉發展不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將“綜合素質”納入高招之中,其引起的擔憂也是可想而知的。從技術操作層面來講,最大實施困難是“統一評價口徑和標準”,如何實現不同區域間的相對公平,尤其是城鄉之間的公平?而另外一些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即便在技術上實現了理想中的科學,如何確保杜絕人情、作假等“水分”?如何防范“綜合素質評價”不會成為另類的高考加分?這些擔憂,并非杞人憂天,近年來,試圖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破冰的“校長推薦制”所引發的輿論風波,便是最好的例證。總而言之,在公平與正義面前,它們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理想與現實的隱憂與焦慮,并不能要去否認綜合素質納入高招的進步價值,無論如何,這種試圖在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中,將選拔視野從冷冰冰的分,轉移到活生生的人的努力,一定是值得肯定的,它一定代表著中國教育未來的方向。
最為關鍵的問題,還是在于,綜合素質在納入高招之前,能否在評價體系、評價標準等具體細節問題上,恪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底線。(公式)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綜合素質 招生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