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狀元筆記拍賣不熱,慢言理性回歸
近日,一家拍賣平臺首次將6位省級高考狀元的筆記集中進行拍賣。此次拍賣活動追捧者寥寥,截至8月6日22點拍賣結束,只有三份筆記被拍出3000元或1000元,其余流拍。拍賣雖不熱烈但爭議不斷,因此也有3位狀元不堪網友評論的壓力退出競拍。(8月7日《北京青年報》)
高考狀元并不等于書呆子,能把筆記拿來競拍,至少說明狀元們有一定的經濟頭腦,拿“想錢想瘋了”指責狀元是沒有道理的。狀元筆記可以賣,但能否賣個好價錢就不一定了,認為搭上“狀元經濟”的便車,連筆記也能拍出高價,未免太天真。
此次競賣追捧者寥寥,成交可謂慘淡,有人認為這是教育理性回歸的證明,狀元筆記已降溫。事實上,這是一廂情愿。只要教育資源貧富不均的現狀不改,只要高考狀元依舊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全程見證狀元出爐的狀元筆記自然會保持相應的熱度。媒體上,“狀元筆記受熱捧”的新聞報道比比皆是。
這次競拍為何不熱烈?從市場角度看,定價太高,遇冷難免。狀元筆記不止一家,買家貨比三家后才會掏腰包。近幾年,一些互聯網在線分享平臺收錄了大量高考狀元的筆記,很多屬免費分享,即使收費也是象征性的。有物美價廉的,就更少有人愿出高價。
從輿論角度看,差評如潮,生意自然難做。這些年社會對高考狀元的非理性推崇,不斷加劇社會的公平焦慮,已到了讓人厭煩、憎恨的程度,甚至一些家長一邊大罵炒作狀元行為,一邊熱切關注狀元的新聞。這種輿論環境下,拍賣狀元筆記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成功沒有捷徑,狀元筆記并不一定適合其他考生,生搬硬套可能誤人子弟。此外,狀元的誕生,與教師授課、中學管理、家庭環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因素可能比狀元筆記更重要。
如果說狀元筆記“有用”的話,應是經驗方法的借鑒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某些在線分享平臺推出的狀元筆記,以免費或微利的形式向社會開放,可以促進狀元“專享”的精英資源向大眾化轉變,幫助普通考生突破外部環境的限制,取得好成績。(陳廣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狀元筆記拍賣 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