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妙筆丹青頌長征

2016年08月04日 13:36 | 作者:金茫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56年,著名雕塑家潘鶴經過深思熟慮創作出一件雕塑,令許多人觀之而動容。這件名為“艱苦歲月”的作品,將看來平凡輕松、卻充滿革命樂觀精神的小景,凝固成為永恒,映射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經典鏡頭,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人。

《艱苦歲月》 雕塑 潘鶴 1956年

《艱苦歲月》 雕塑 潘鶴 1956年

多年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以長征為主題進行的藝術創作,不僅以磅礴的氣勢表現紅軍長征的壯觀歷史,同時,其所蘊含的不朽精神和藝術魅力也為后人所稱贊。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本刊特別甄選部分長征題材美術主題創作,重溫紅軍長征路途上的崢嶸歲月。

《強奪瀘定橋》 李宗津 1951年

《強奪瀘定橋》 李宗津 1951年

激烈的戰斗

1955年12月30日,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20周年,郵電部發行“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二十周年”紀念郵票,在這組郵票中,第一枚《強奪瀘定橋》的主圖,就選用李宗津先生所創作的油畫《強奪瀘定橋》。

在描繪長征的藝術作品中,激烈的戰斗場面是畫家表現的重點之一。油畫《強奪瀘定橋》就是李宗津1951年的作品。畫面中,突擊隊員拿著短槍,背著馬刀,腰纏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在已被敵人抽走橋板的鐵索橋上,勇往直前,向對岸敵人沖去。數條鐵鎖懸牽于畫面上方,其下是洶涌萬分的激流,強奪瀘定橋的險惡環境躍然紙上。

作為革命題材的經典作品之一,油畫《強奪瀘定橋》中,畫面整體的紫藍色調與戰士臉上火光的亮黃色調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加之扎實的結構刻畫,顯得立體感極強,將紅軍戰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在畫面情節表現上,《強奪瀘定橋》畫面中,飄揚的紅旗前方立著一位戰士,他位于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紅色旗幟使他成為畫面的焦點,其前方數名戰士在鐵鎖橋上浴血奮戰,他在呼喚著身后的戰士勇往直前,整個人物在畫面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李宗津先生的藝術曾經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人,他曾創作的《強奪瀘定橋》《東方紅》《鞍鋼的黎明》《夜談》等,集中體現時代美術創作的特征,成為特定歷史的藝術紀錄。

《飛奪瀘定橋》 劉國樞 1957年

《飛奪瀘定橋》 劉國樞 1957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時隔50余年之后,2006年10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行4枚一套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其中,第3枚郵票主圖,則是劉國樞先生作品《飛奪瀘定橋》。

雖然表現的是同一主題,但與李宗津先生《強奪瀘定橋》不同,劉國樞先生所繪《飛奪瀘定橋》一畫,采用仰視的視角,反映搶占瀘定橋的紅軍勇士神采。

畫家劉國樞曾介紹創作此幅巨作時的感受,他曾乘車翻越二郎山,到瀘定橋搜集素材。當時,面對瀘定橋實景,他聯想到紅軍戰士神勇無比的英姿,內心激動不已。湍急的河水、陡峭的崖壁、險峻的環境、艱險的戰斗,橫穿畫面的鐵索橋橫亙畫面,橋上奮力向前的勇士成為表現主題。紅軍戰士一手緊拉鐵索,一手揮槍射擊的英姿,呈現出沖鋒的陣勢,有一股力掃千鈞的力量感。

《巧渡金沙江》 宗其香 1959年

《巧渡金沙江》 宗其香 1959年

除此題材以外,描繪紅軍采取高度靈活的運動戰方針,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脅昆明,于1935年5月初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包圍圈的《巧渡金沙江》,則是宗其香先生創作于1959年的國畫作品。據其夫人武平梅先生回憶,為此畫,宗其香先生曾去云南萬里采風。此去路程艱險無比,采風回程的路上,宗其香先生曾昏倒在竹樓的梯子上,回京后體重掉了10公斤。

一次次艱難險阻、一場場激烈戰斗,在長征途中,紅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鋪就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在表現長征的藝術作品中,一代代的藝術家通過手中之筆,書寫著長征的傳奇,教育和影響著幾代人。

樂觀的生活

在長征過程中,爬雪山、過草地是人與自然斗爭最嚴峻之時,同時也是決定紅軍長征成敗的一段艱難征程。紅軍戰士們懷著共產主義事業必勝信念,以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團結互助的革命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翻越大雪山,穿過水草地,戰勝嚴寒、缺氧、缺糧、傷病等重重困難,譜寫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凱歌。

長征途中,紅一、二、四方面軍一共翻越了20多座雪山,大多海拔在4000米以上。1935年6月,紅軍先頭部隊戰勝重重險阻,翻越了位于四川省境內、海拔45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幾天后,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也陸續翻越這座雪山。1951年,著名畫家吳作人為紀念建黨30周年展覽創作了油畫《過雪山》,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奮力攀登的場景。

而在孫滋溪先生于20世紀70年代創作的《草地夜宿》作品中,則能看出普通紅軍戰士的戰斗生活。作為中國革命的參與者、見證者和藝術家,孫滋溪的作品中多是洋溢著浪漫主義情調,并賦予了血火交融的革命以詩性,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畫壇。盡管是“老革命”出身,但孫滋溪畫筆下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殘酷的戰爭,而是通過充滿生活化的細節,表現時代中的情懷。其創作中包括各種形象,既有突出的英雄人物,也有平凡的革命戰士,更有為數眾多的普通百姓。通過大量的實踐,一步步地不斷追求創作形象的準確性,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回憶式體驗,增強人性的真實力量。

除繪畫作品以外,雕塑作品也成為表現紅軍長征的重要藝術方式。1956年,著名雕塑家潘鶴創作出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雕塑《艱苦歲月》,成為經典。在雕塑中,老戰士吹奏起快樂的笛子,嘴角微溢著笑意,那個依偎在老兵膝下、聆聽笛聲的紅軍小戰士則遙望著遠方,眼睛里,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雕塑《艱苦歲月》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的理想化加工,生動地再現了紅軍戰士的形象,充滿對未來的渴望。其在三角形的構圖中,展現了戰士們面對艱苦的生活,沒有被困難壓倒,而是苦中作樂,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極具詩意性。整體雕塑手法自由,藝術形象生動自然感人,堪稱經典之作。

在新中國美術史和雕塑史上,在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范圍中,表現長征的藝術品,讓歷史凝固在瞬間之上,并以動人的形象,在觀者心靈中激起共鳴。文/金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長征 艱苦歲月 潘鶴 強奪瀘定橋 李宗津 劉國樞 宗其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