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福建泉州:“草根”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企業不怕小 “草根”敢創新
發跡于“草根”,打拼于市場。民營制造工廠是泉州民營經濟的活力之源,因其體量小、底子薄而最早遭遇市場“寒戰”,也因其接地氣、敢創新而開始迅速轉型。
走進嘉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巨大的數字化控制屏幕實時連接著廠區內外超過800臺3C數控加工中心。一墻之隔,各種無人控制的數控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在不同生產線上,華為、OPPO和蘋果等知名品牌的手機零件正源源不斷傳送出來。
“以前這些都是各家小廠零散的設備,如今多家廠房通過數據系統集成在一起,共享數據和技術,每條生產線效率至少提高15%。”嘉華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李敏之介紹,泉州當地40余家投資商聯合“眾創”了嘉華公司,將各家技術和加工設備并聯,“化零為整”迅速實現了數字化升級。
“船小好掉頭,企業不怕小。”這是泉州企業家們篤信的理念。李敏之說,如今物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小工廠不再需要各自單兵作戰,反而可以聯合起來做得風生水起。
來自泉州市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泉州市生產總值達到2832億元,連續3個月保持7.6%的累計增速,全市規上高技術產值增長16.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上增加值增長20.8%,全市工業增加值超過1500億元。
“龍頭”轉型“四兩撥千斤”
作為國內紡織行業的重點企業之一,福建海天輕紡集團“時尚夢工廠”示范車間則詮釋著“草根”到“高大上”的重要轉型。
走進海天公司“時尚夢工廠”車間,工作人員輕觸手機屏幕,輸入客戶的身高、體重和搭配偏好,便輕松地在生產線上定制出符合需求的襯衫。
海天輕紡集團董事長助理張樹升介紹說,公司借助德國SEDO公司、美國甲骨文公司、中科院軟件所等國內外頂尖技術平臺的支持,全程連接著全國上千家客戶門店數據系統,可以實時指揮挑戰著數十公里外廠區的生產計劃。
“以前靠的是一針一線地做版和修改,現在只要點一下屏幕就可以改變生產線流程。”張樹升說,作為行業協會代表,海天輕紡正在加快全產業鏈數字化系統構建,引導更多上下游企業加入聯合生產管理,從而實現“四兩撥千千”的智能化改造。
“企業最不能忘的就是創新。”在永信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煌眼中,不論初創公司還是行業老牌企業,只要停止創新就只能等待被超越。
曾幾何時,林輝煌和國內同行一樣只能從日本等引進核心設備,“永遠追著別人背后學。”3年前,永信科技通過自主研發推出電腦自動繡花機,在同樣產出下價格不到進口的一半,如今累計銷售已達1000多臺,占據了福建70%以上的市場,并且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廣受歡迎。
“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更多是受益于改革開放的市場紅利,在新的階段,本土企業必然從‘野蠻生長’轉向現代化生產。”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李世其介紹,如今的泉州新一輪的產業革新正在到來。
智能制造成就地方新樣本
早在2013年11月,泉州便在福建省率先啟動實施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同年,中國工程院以泉州作為“中國制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于2015年編制了《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就本土制造產業的智能制造、提升質量與品牌、服務型制造等三大轉型路線圖做出10年布局。
泉州市科技局介紹,過去2年內,泉州直接帶動產業科研投入10億多元,全市研發投入增長30%。僅“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便帶動1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參與改造,成為助推本土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和打造泉州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抓手。
上個月下旬,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工作會議在泉州舉行,來自重慶、廣東、山西等全國十余個省市的科技部門負責人、高校學者、企業代表等齊聚泉州,就“十三五”開局各地產業升級經驗進行交流。
來自科技部和中國工程院的多位專家認為,未來的工業技術將沿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不斷深入發展。如今,我國正處于“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試點的關鍵階段,隨著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工業領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會。
“泉州作為試點地區的典型意義,在于它集聚了大量關系民生的消費品產業。”全國“數控一代”工程專家組組長、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邵新宇說,如今泉州在數控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的方向日漸清晰,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為全國提供了更多可借鑒的經驗。(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福建泉州 “草根”產業 數字化 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