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全國財政政策精準發力將更積極 政策性減收明顯
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超過8.9萬億元,強勁增長15.1%,增速超過同期財政收入8個百分點,顯示出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與此同時,隨著政策性減收效應進一步顯現,財政收支壓力也將持續。
專家指出,上半年積極財政政策定向精準發力,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減稅增支力度尤其空前。預計下半年財政政策精準發力將更加積極,減稅降費、PPP提速落地等將成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的著力點。
重點 保民生支出比重與增速雙長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9165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2970億元,同比增長7.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195億元,同比增長16.6%。
從主要支出的項目來看,保民生成為重點支出方向:教育支出13098億元,增長1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95億元,增長1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178億元,增長23.7%;城鄉社區支出9900億元,增長34.5%;農林水支出7330億元,增長6.8%;住房保障支出2731億元,增長27.5%;債務付息支出2347億元,增長38.1%。
與財政收入的個位數增速相比,上半年財政支出同比增長超過15%,保持了比較強勁的增長,體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總體來看,上半年財政支出規模約為全年預算安排的一半,進度較為合理,體現出預算執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財政支出的角度來看,上半年最主要特點在于更加注重定向性,保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和增速都很快,可以說是“集中力量干大事”。而更重要的在于財政支出方式在發生轉變,過去財政支出方式主要是無償性的和普惠性的,現在更多注重市場和政府合作,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通過創新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提高效率,比如PPP和產業引導基金等都是財政支出方式轉變的結果。
蔣震表示,盤點上半年財政政策在穩增長方面發揮的作用,首先是“減稅”。目前,營改增帶來的最大減稅效應已經在一些行業顯現,下半年減稅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總體看,當前財政的擴張力度是不小的,已經遠遠超過了2008年至2010年的時候。比如說,除了一般公共預算里面的2.18萬億赤字安排,政府基金預算中還包括了4000億專項債券,5.27萬億元置換債,其中今年必須到期置換的至少3萬億,這兩項加起來就是3.4萬億元,占GDP約5個百分點。
矛盾 財政收支面臨較大壓力
相比起財政支出的兩位數增長,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尤其是隨著政策性減收效應的進一步顯現,財政收入增長動能較為有限,業內專家預計財政收支將面臨較大壓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1至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514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164億元,同比增長3.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48350億元,同比增長10.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72236億元,同比增長8.6%。
值得關注的是,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34億元,同比僅增長1.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2249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受到營改增的影響,營業稅收入在6月份下降86%,增值稅在6月份增長20.9%。
財政部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先升后降。一季度增長6.5%,其中1、2、3月份分別增長5.8%、7%、7.1%,增幅總體平穩且呈逐月提高態勢。二季度增長7.5%,其中,4月份受部分地區商品房銷售回暖以及營業稅清繳增收等因素影響,收入增幅躍升至14.4%;5月份受部分企業匯算清繳上年所得稅延后入庫影響,增幅回落到7.3%;6月份則受前期清繳營業稅減少了部分收入來源、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政策性減收效應體現等影響,增幅回落到1.7%。
“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政策性減收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上述人士指出,各地財政部門要密切關注經濟財政運行變化,加強監測分析,對其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及時做好預研預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收入平穩增長,又不收“過頭稅”。
在白景明看來,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7.1%,增長平穩,與6.7%的GDP增速較為協調,反映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不過,下半年財政收支壓力仍然不容小覷。
前景 下半年財政政策精準發力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6日表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有陷入流動性陷阱的跡象,“所以結論是,我們應該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才能積極地拉動經濟,維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在蔣震看來,下半年財政政策的發力點,一是營改增之后,減稅效果的逐步顯現,二是繼續增加財政赤字,強化對保民生、穩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經濟參考報》聯合發布的“NAES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2016年2季度)” 課題組主題報告建議,財政政策方面,應更好地體現結構性政策的作用。具體包括:擴大赤字規模,進一步提高財政赤字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持民生、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分類處理地方投融資平臺和地方債務置換,比如對于定位在收益性較低、公益性較高的領域、由政府百分之百出資的平臺,可以依靠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或者政策性銀行貸款融資,也可以通過剝離清算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對于從事收益性較高、公益性較低項目的平臺,可以先轉變為項目實體再改成股份制公司,也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完成項目的市場化。
根據財政部建立的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與3月末相比,項目落地呈加速趨勢,落地率達48.4%。從全國情況來看,6月末全部入庫項目9285個,總投資額10.6萬億元,落地率為23.8%。《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山東、內蒙古、云南等多地已經就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展開密集部署,省級PPP示范項目也在同期加速推進。隨著8月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出臺,預計PPP項目落地將進一步加快,下半年有望迎來落地高峰。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財政政策 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