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茅盾創作《列那和吉地》

2016年07月14日 10:32 | 作者:林傳祥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大家,文學“多面手”。他一生顛沛流離,卻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在動蕩的年代,他先后流亡武漢、上海、日本,輾轉香港、新疆、延安等地,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霜葉紅似二月花》等力作。

C2016-07-14zx1101_P_1_338_438_632_873

《列那和吉地》

《列那和吉地》

本文記述的是茅盾在新疆時期的生活,和由此寫下的短篇小說《列那和吉地》,以紀念茅盾先生誕辰120周年。

指導文化工作

1938年12月,茅盾受新疆學院院長杜重遠的邀請,從香港幾經輾轉,會合進步人士張仲實,于次年3月到達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受聘新疆學院教育系主任兼教授。

茅盾的到來,給學院帶來新的文化生氣。他先是支持鼓勵新疆學院學生創辦《新芒》???,又幫助學生們創作《新新疆進行曲》劇本,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部反映本地區現實題材的話劇。接著,新疆文化協會成立,茅盾擔任委員長,指導新疆的民族文化工作。

1939年8月,上海知名演員趙丹、葉露茜等來到迪化,在茅盾的支持下成立“新疆實驗劇團”,上演了《戰斗》等多部抗日話劇。而作為“行家里手”,茅盾也不忘“身體力行”,努力為新疆的報刊如《新疆日報》《新疆青年》《反帝戰線》等撰寫文稿,一年多時間,除了撰寫大量國際時事述評,還寫了不少文藝方面的評論。

最擅長文學創作的茅盾似乎還有遺憾,“創作”被他“束之高閣”了,一年多時間竟然沒有一件創作對他來講是個罕見的例外。他后來解釋說,“少說話,多做事”是他到新疆后不得不考慮的一個現實問題,“少說話”也包括寫東西,即使像寫時事寫評論這樣敏感的東西他也要盡可能地避開新疆現況。

離開新疆

茅盾到達新疆后,發現當時的新疆并非他之前想象得那么“美好”。

主政新疆的盛世才有“新疆王”“土皇帝”的綽號,在政治上是個投機分子。他表面上實施“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六大政策,并與延安保持所謂“良好”關系,但內心深處藏匿殺機,大搞特務政治。茅盾覺得形勢險惡,幾如身陷虎穴,他開始考慮如何能及早離開新疆。

茅盾多方求助,卻未能如愿,直至1940年4月下旬的一天,他收到二叔從上海發來的加急電報,告知他母親已于4月17日在家鄉烏鎮病故。正是這封給茅盾一家帶來悲訊的電報,讓他們最終得以安全離開新疆,躲過了一劫。

其實,這份電報是黨中央假托茅盾親屬的名義給他發去的。那時,黨中央發覺盛世才的問題后,已經在為茅盾的安全作考慮。茅盾后來回憶說:“我與妻商量后,就拿起電話向盛世才請假,我說接到上海電報,母親病故,雖說喪事已畢,但還有些后事需要請假回去料理。盛世才在電話中沉默了片刻,就爽快地同意了?!泵┒茈S后在《新疆日報》發了訃告,定于4月22日開喪遙祭。

5月5日,茅盾一家和張仲實終于登機。茅盾后來這樣描述飛機起飛時的心情:“我望著舷窗外起伏的天山山巒,一陣難以描述的輕松感充溢了全身!是呀,應該讓我那繃緊的神經松弛松弛了,我們總算逃出了迪化!”

茅盾攜家人離開新疆后,在西安遇見朱德并受邀隨其衛隊一同抵達延安。后來又輾轉至重慶、香港。

創作《列那和吉地》

新疆的經歷給了茅盾太深的感觸和印象,以他的個性和習慣,完全可以把這段經歷作為“見聞”記錄下來。

《列那和吉地》寫于一年多之后的桂林。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攻香港,香港淪陷,茅盾等一批文化人逃往內地,在80余天的千里跋涉后到達桂林。與新疆不同的是,在桂林居住生活的9個月期間,茅盾創作了長篇《霜葉紅似二月花》、短篇《耶穌之死》《參孫的復仇》等多部小說,以及《劫后拾遺》《雨天雜寫》等大量隨筆雜談。

其中,就包括描寫動物的短篇小說———《列那和吉地》。

《列那和吉地》發表于1942年的《文學創作》第一卷第2期,寫的是兩只狗:“列那”與“吉地”,以及兩個小孩與狗的故事。故事情節很簡單,兩個小孩隨父母來到新疆,不久他們領養了兩只小狗,“列那”給了女孩子,“吉地”屬于男孩子。兩只小狗就這樣與小主人朝夕相處建立了感情。小狗不僅長得好看,而且乖巧伶俐,有著自己的性格特點,列那活潑淘氣,吉地靈敏機智。它們與兩個小主人乃至小主人的父母之間,衍生出一串串讓人哭笑不得的趣事。

茅盾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有頗多建樹,他寫童話、神話,寫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隨筆。但直接以動物作為依托對象則不多?!读心呛图亍穼懙氖敲┒芤患以谛陆纳?,文筆雖然溫婉柔情,但同時也飽含了感傷和無奈。

然而,這個寫動物的短篇似乎并不被“看好”,讀者讀到的僅是狗的樂趣,在茅盾所有作品中并不起眼,甚至被湮滅,評論中也找不到任何文字。

難道他只是寫養狗的樂趣?

其實不然。茅盾的作品多具象征意味,隱匿、抽象,但又是生活化的,他常常將錯綜復雜的矛盾置于日常生活側面之中,看似波瀾不驚,其實暗潮涌動。

《列那與吉地》的“主角”寫的是兩只小狗,閑適恬靜、活潑可愛,但小狗的“身世”遭際及其背后的主人境遇則是動蕩不安。茅盾很苦惱,無奈中將注意力放在狗的身上,看自己的兩個小孩玩小狗。這是茅盾第一次比較長時間地觀察動物,也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的確,小狗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了樂趣,但動蕩的生活中,他們的“樂趣”又是暫時的。

寄托情感的作品

在新疆,茅盾說自己要“少說話”,不能寫;在桂林,國民黨當局文網森嚴,不能隨便寫。但茅盾自有辦法,暗喻、借代這些手法都是茅盾擅長使用的變通“武器”。回憶起在新疆提心吊膽的生活和受冤遇難的朋友,加之對自己席不暇暖的漂泊生活的感慨,同時抒發對留在陜北延安的孩子們的思念,茅盾拿什么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呢?

列那與吉地———兩只小狗,也許最能委婉表達此刻他的愁情。因此他寫得細致入微寫的忘情,甚至還給它們起了“昵稱”:“啞口小東西”。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曾說,他寫這篇動物的小說,“兩個眼圈是紅紅的”;茅盾自己也說:“因為想起這一篇時,我已故的女兒的面貌也就現于我的眼前久久而不能消滅?!?/p>

茅盾說自己雖然離開了延安卻時時引頸向北國。1945年9月下旬,當茅盾在重慶獲知女兒沈霞因做人工流產發生意外不幸離世時,悲痛萬分。小說雖然寫于愛女離世之前,但背后卻已經埋藏了悲傷。

《列那與吉地》寫的是小狗的“喜劇”,但小狗的“滑稽動作”是寂寞的,與孩子們的“嬉戲鬧騰”也夾雜著苦澀。茅盾在兩只小狗身上尋找寄托和撫慰,雖不能直面“當下”殘酷的現實,抒寫胸襟,卻給了小說最恰當的藝術表現,詮釋最復雜的內心深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茅盾 《列那和吉地》 文化工作 新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