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規范校園網貸不能光說不練
近日,一個新詞——“裸條”(裸照+欠條=裸條,即以個人裸照代替欠條,向網絡借貸平臺貸款)瞬間成為網紅,并再次觸碰到社會大眾的敏感神經和道德底線。事件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在社會上引起熱議。而據記者調查,在一些中心城市大學城的學生公寓,四處可見貸款公司的宣傳。不少大學生都借過錢,少的一兩千,多的有上萬元。(6月15日《長沙晚報》)
關于校園網貸的亂象,討論已足夠多了,也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相關法律法規缺失、行業惡性競爭、大學生金融風險意識不夠……可問題還是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大學生因為背負巨額欠款還不起債,有跑回老家躲債的,有跳樓自殺的,這次則換成了被迫拍不雅照。
對此,有人建議馬上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這當然對,可就算此建議被采納,法律從起草到完善再到實施,無疑需要一個過程。2015年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征求公眾意見,目前《辦法》尚未正式出臺。即便出臺了,網貸的一個子項——校園網貸的管理辦法出臺也需要一定時間。也就是說,制定法律、完善信用體系固然治本,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最迫切的是找到治標之策,為治本贏得時間。
具體到“裸條”事件,大學生李麗借的貸款,周利率高達30%,半年不到還貸金額從500元漲到了5.5萬元,這是典型的高利貸,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得不到法律認可。還有,以不雅照進行脅迫,明顯損害了當事人的人格權利,最起碼可以進行治安管理處罰。如果出于經濟目的傳播了不雅照,那還可能上升到刑事處罰。以上問題,其實都有法律條文一一對應,所以即便專門法律還沒出來,有關部門也完全可以依照現有法律的相應條款,先把該管好的管好。
還有,行業自律的問題。報道提到,一些網貸業內人士,擔心不良網貸平臺的極端做法會損害到行業發展。這種憂慮顯然是有依據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461家,環比下降了2.3%,連續4個月出現了下降走勢。同時,問題平臺數量則居高不下,達到了1523家,其中“跑路”的占一半。出現這種情況,網貸行業已很難稱得上是健康的,整頓迫在眉睫。而與其等待他人來救,不如主動自救,先制訂出一套行規來。這方面,網絡直播平臺的經驗可以借鑒。針對網絡直播各種亂象,今年4月,20余家企業共同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從4月18日開始大范圍整改,并加強自查力度。雖說這個行業目前仍有不少問題,但起碼行業自救的態度,大家是看到了,而且現在也已經有了好轉的跡象。
同樣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校園網貸這點眼光和魄力是要有的。通過自律公約把申請的門檻抬高一點,把信息核實做細一點,或許一時生意變差,但同時也減少了壞賬。這一進一出,到底是賺是賠,真正有實力、想要在行業內長遠發展的企業未必不會算。它們聯合起來,相信可以幫助澄清行業氛圍,讓一些渾水摸魚者出局。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看到零星有企業發布自律倡議書,卻鮮有回應者。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對于規范校園網貸,我們不缺少共識,缺少的是行動。一邊輿論場討論得火熱,另一邊相關方卻似乎無動于衷,這樣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當人們成天接觸到的都是校園網貸的各種負面消息,普遍產生不信任感時,行業前景再被看好也無濟于事。到那時,就不是規范而是歇菜的話題了。(庹新崗)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校園網貸 裸條借貸 校園帶 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