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落選”明晟不影響A股市場自我改革
盡管過去一年為了滿足國際投資者要求,A股市場進行了諸多改革,但出于包括QFII月度資本贖回限額等一系列原因,明晟公司(MSCI)周三宣布將延遲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這是自2014年以來,A股三度“闖關”MSCI未果。在筆者看來,是否納入MSCI只是A股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助推因素,而非改革目標,當前最重要的仍然是完善市場的基本制度。
客觀而言,正如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所說,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一個商業機構的指數。其作出是否將A股納入的決定,主要取決于其客戶的關切和需求,是一個商業決定而并非政治談判。在過去數個月中,中國方面為了滿足其需求,對包括停牌制度等在內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改進,但距離國際投資者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這些改進措施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時間來觀察,這是導致MSCI做出延遲將A股納入決定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看待A股的“落選”?打鐵還需自身硬。A股的三度落選,反映了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仍存在相當的差距。這些差距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國際投資者所關注的資本自由流動,二是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諸多“中國特色”:單邊市場缺少對沖手段、漲跌停板制度、“T+1”交收制度、新股發行過多受到行政管制與干預等等。其中,資本自由流動受限是導致A股三度“落選”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在較為封閉的環境下,A股市場缺少來自外部的刺激,再加上長期以來散戶主導市場,市場整體呈現出估值結構嚴重失衡,波動劇烈,換手率較高等一系列特征。
從功利的角度來看,A股納入MSCI指數將能夠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但這并不能真正解決A股市場內在的問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主要還是要靠中國證券市場的自我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進一步明確行政權力和市場的邊界,從發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繼續進行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在行政監管端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的事中事后監管職責,打擊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市場主體信息披露監管等等。從更高的角度,則需要進一步明確證券市場的定位,還原其基本功能,并在立法端進行明確。
是否加入MSCI,并不是A股市場化、國際化改革的目標,更不能成為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志。加入MSCI應當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當A股市場化、法治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國際投資者自然而然的認可中國市場的有效性和可參與性,納入MSCI也在情理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納入MSCI應當被視作為促進A股市場自身改革的一個外部刺激因素,其根本動力依然是來自市場的自我改革。另一方面,資本歸根到底是逐利的,國際資本進入A股市場,是在尋求價值洼地,接受外部資金的流入,對于A股市場來說也是一柄“雙刃劍”,意味著其與國際市場的相關性顯著加強,會對我國的外匯管理體系帶來挑戰,如果市場本身穩定性不夠,制度不夠完善,也同樣難以應對國際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沒有中國A股的國際指數都是不完整的。A股納入MSCI,不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是國際市場和A股自身的雙向需求,因此本質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這一基礎上,我們更多地應該把精力放到證券市場的自身改革上,進一步朝著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改革,完善市場的制度建設,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環境。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明晟 A股 改革 M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