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官方談中國基礎研究問題:財政投入強度不夠
中新網6月14日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文表示,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基礎研究面臨很多問題,和美國基礎研究的投入相比,現在投入的強度還不夠。
國新辦今日舉行發布會,高文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情況及答記者問。在被問及“中國原始創新能力目前與世界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中國基礎研究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時,高文作出上述回應。
高文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以來,國家基礎研究開始扎實全面地鋪開。但由于中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基礎研究也是發展中的,確實面臨很多問題。
他指出,經費就是一個問題。和美國基礎研究的投入相比,中國現在投入的強度還不夠,怎樣能在基礎研究方面增加投入,這是一個至少未來,不光是“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都將是重點討論的命題。基礎研究原則上是不能靠企業和社會,主要靠中央財政的投入,也可能地方政府會有一些投入,全世界各國的基礎研究主要靠中央財政。
高文表示,怎么樣用好中央財政的錢,如果政策得當,除了中央財政以外,企業也有一些投入。基礎研究投入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有一個數據,基金委剛成立的時候,國家的投入是8000萬元人民幣,現在是248億,30年就升了300倍。隨著總量的增加,中國以后不可能有這樣上升的速度,總量的投入隨著發展可能速度會降下來,但是總量還是會慢慢與國外總量并行。
高文指出,因為基礎薄,又要發展,在科研誠信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基金委這些年在科研道德建設方面也在出臺各種各樣的法規、規范、規定、建議。原創的東西要想做出來需要比較長期的積累,量到了一定的時候才能產生質變。
他說,現在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還沒有到來,這個轉折點大概到2020到2030年之間,需要更耐心一點。基礎研究除了需要沉淀以外,還允許失敗,自由探索,可能成也可能不成,目前社會氛圍還沒有那么寬容,所以也希望營造一些好一點的、寬容一點的氛圍,讓做基礎研究的人能夠更放心大膽去做。
高文稱,只要認認真真做,沒做出預期成果也沒有關系,做出來、做不出來并不影響后續承擔基金項目,社會對基礎研究失敗的寬容也是需要一起努力的。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基礎研究 財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