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鄭永春: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兩翼齊飛”

2016年06月01日 09:38 | 作者:鄭永春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鄭永春

鄭永春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站在整個國家全局發展的高度,對科技發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判斷,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即把科普和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國家整體發展而言,科普與科研的確同等重要,科研的目的是突擊隊和尖刀兵,科普的作用是夯實全民科學基礎,如果只重視科研,而不重視科普的話,科研發展就缺乏全民基礎,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面臨瓶頸,國家科研創新能力很難持續得到提升。只有科研和科普齊頭并進,我們國家才能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創新型國家的順利轉型。

科學傳播決定國家創新能力,影響中國未來,是科研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研人才隊伍,發表學術論文和申請專利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大多數科研人員的活動范圍和影響領域僅限于學術界,僅有很小部分科學家投入到科學傳播,愿意花時間與公眾進行溝通。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雖有大幅提升,但仍與歐美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科學家在開展科學傳播時有何顧慮?阻礙科學家從事科學傳播的障礙又有哪些?

科普推進,青年科學家是中堅

青年科學家理應成為科學傳播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科學院,一些退休科研工作者組成了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用很大的熱情從事科學傳播,在全國各地開展科普講座,產生了很好的影響。老科學家們已不在一線從事科研工作,身體健康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是奉獻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讓他們一直堅持下來。但科普不能只是老科學家的事,作為一線科研主力的青年科學家很少投入科學傳播,這不僅是科學傳播的缺憾,也不利于科研事業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實際上,青少年是科學傳播的主要對象,相比老科學家,青年科學家與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層次更接近,在進行科學傳播時具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與科學傳播的受眾之間有天然的親和力。青年科學家在年齡上貼近青少年受眾,與青少年學生沒有代溝,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我曾經到一所中學做科普講座,在進去之前,學生們一直以為是一位白發蒼蒼、德高望重的長者,沒想到這么年輕,但我用幾句開場白就拉近了與學生們的心理距離。青年科學家正在一線從事科學研究,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從事科研工作的親身經歷、切身體會,是吸引未來一代投身科學事業的重要力量。

其次,能敏感捕捉科學熱點和最新進展。青年科學家一般每天都會查閱科研文獻和第一手的實驗資料,掌握最新鮮的科研進展,處于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對科學前沿的感覺十分敏銳,能夠準確把握公眾對哪些科學內容感興趣,希望了解哪些問題。而這一點恰恰是一些職業科普作家和媒體從業者很難把握的,也是科學傳播內容能否符合受眾需求的關鍵。同時,青年科學家創作的科普作品往往觀點鮮明、個性突出,相比于平鋪直敘式的科普文章,更契合青少年學生的需求。

此外,能主動出擊進行科普創作,傳播形式多樣。青年科學家進行科學傳播并不是坐等記者采訪和媒體約稿,而是根據自己對科學熱點的把握,主動創作科普作品,并通過媒體、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實現多渠道快速發布,響應媒體和公眾的期待。我本人除了在傳統媒體發表科普文章,還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號,同時也在熟悉虛擬現實、動畫視頻等新媒體手段和表現方式。從反饋看,這種主動出擊、多渠道、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比常規的科普報告、單一的科普文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為科學普及創造條件

科學研究是科學傳播的源頭,是“發球員”。雖然青年科學家在開展科學傳播時具有明顯的優勢,作為正在一線從事科學研究的主體,理應成為科學傳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現行科研體制下,青年科學家面臨著科研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在科普能力提升和時間分配上存在一些現實困難。

一方面,青年學者大多獲得博士學位不久,或博士后出站,剛剛開始獨立從事科研工作,學科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不足,對研究領域之外的知識了解不夠。另一方面,科普要取得好的傳播效果并非易事,相當部分的青年學者只會撰寫學術論文和科研報告,不了解科學傳播的技巧,不清楚該如何滿足受眾的心理預期,缺乏科學傳播的訓練和經驗。

同時,科學家的核心任務是科學研究,申請科研項目資助、野外科考、實驗室研究、數據分析、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加之大多青年科學家剛剛建立家庭,難有多余精力用于科學傳播。

雖然眾多科學家口頭上說科學傳播很重要,但內心深處仍然是很不屑的,甚至認為是“科研做不下去了才去做科普”。科學家和部分公眾認為科學家應該專心做科研,做科學傳播勢必會分散做科研的精力,有些不務正業;同時,做科普并不會給青年科學家在學術圈內的形象加分,反而會被認為是“好出風頭”、“想出名”,對個人形象的塑造甚至是負面的;此外,青年科學家正處于學術成果積累、個人職業發展的上升階段,從事科學傳播并沒有被納入到學術評價體系中,并不計算“學分”。這也正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從事科學傳播時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礙、環境障礙和政策障礙。

科學家群體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科學傳播雖然要求通俗易懂,但仍應符合科學本質,嚴謹、準確是科普作品的必然屬性。青年科學家面對公眾的機會較少,有些青年科學家缺乏開展科學傳播的必要技能和技巧。同時,媒體是科普的主要載體,不少青年科學家在進行科學傳播時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媒體誤讀或夸大的情況,原本一腔熱血投入科學傳播,卻被輿論的力量碰得灰頭土臉。這也正是青年科學家參與科學傳播的能力障礙和輿論障礙。

然而,科學傳播是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一線科學家應該成為科學傳播的主力軍。在國外,優秀科學家往往也是熱心科學傳播的領導者,《暗淡藍點》的作者、太空探索領域的卡爾·薩根,《星際穿越》的作者、天體物理領域的基普·索恩,《時間簡史》的作者、宇宙大爆炸理論貢獻者史蒂芬·霍金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從科學技術發展的內生需求而言,也需要公眾對科學技術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反之,必將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我們在轉基因科普上的缺位,已經導致公眾情緒影響到了正常的科研活動。

科學傳播直接面向全體國民,具有強烈的現實需求和巨大的社會價值,其傳播效果將影響未來一代對科學的興趣,決定國民科學素養水平,并影響創新驅動戰略的全面實施。如果全民熱愛科學、投身科技的氛圍非常強,中國的整體創新能力就不可能弱。

科學傳播功德無量,科普事業的發展,將激發公眾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大大提升中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吸引更多的年輕一代投身科技,成為未來建設國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促進公眾和政府對相關學科的重視,增加經費投入,從而形成科研與科學傳播的良性循環。針對部分青年科學家缺乏必要科學傳播技能的現狀,有必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傳播培訓;建議盡快改革唯SCI論文是舉的績效考核制度,將科學傳播納入科研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使科學傳播獲得應有“學分”。

只有當科學的聲音在決策者和公眾中越來越響亮,科學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視。當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廣泛領域得到真心認可和貫徹實施,科學將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協調統一,使這個社會更加文明、理性、平和。

(作者系行星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鄭永春 科技創新 科學普及 青年科學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