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收“紅包費”的殯葬服務患上“紅眼病”
昨日,記者接到榕一寺廟大知客投訴,一同修義工不幸身亡后,被送至福州群利殯儀服務公司承包的福州肺科醫院太平間處理后事,遭遇亂收費、多收費。在大知客提供的收據中,記者看到,殯儀公司實際收取的費用中,不僅有多項遠高于公示價格,收據上甚至公然出現“紅包費”和“小費”。對此,殯儀公司回應,系員工自作主張違規收費,已在處理此事,將處分該員工,并將多收的錢退還。(5月29日 《海峽都市報》)
其實,對于殯葬服務中的亂象,早已備受公眾詬病。但即便如此,由于殯葬行業具有隱蔽性,種種亂象依然難以得到根治,死者家屬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有人認為“死不起”。收取殯葬服務費,卻開具“紅包費”的收據,如此的做法,令人吃驚不已。根據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出現如此的錯誤,系員工自作主張,難道事實果真如此嗎?
不可否認,在殯葬服務機構,收費項目大都能夠做到明晰的公示,但公示的形式卻掩蓋不住背后的骯臟一幕。現實中,價格公示包括事業性收費項目,如靈車、遺體冷凍等;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如:寫挽聯、接靈納骨、租用告別室等。但并沒有發現撒花瓣、“紅床服務”“鮮花圍床”等服務價格。但是,公示背后依然有“門道”,那就是公示項目價格都很低。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說服消費者選擇價格更高的服務;另一種做法就是不將收費高的項目列入“公示一覽表”。如此之下,當死者家屬選擇服務方式時,往往面臨“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假行為。
而且,公示服務內容與實際服務內容有差別,造成明暗“兩張皮”的背后,則是殯葬服務機構逃避監管的伎倆。比如,殯葬機構開具的消費票據中,有的是發票,有的是收據、有的是手寫白條,還有一些東西根本就沒票。之所以如此,就是在于殯葬服務機構的盈利屬性沒有改變,市場化運作模式下,殯葬服務機構就可能會對金錢患上“紅眼病”,不惜榨干死者的最后一滴眼淚。面對這種情形,就需要相關監管部門的發力,讓有形之手對殯葬服務市場進行監管,讓“白事”流程更加透明,禁止捆綁、分拆或誘導收費。
殯葬服務應該兼具公益屬性,不能過度依賴于市場化的運作,否則只會讓“死不起”成為無奈的嘆息。如何倒逼殯葬服務機構流淌道德血液,如何確保殯葬服務項目公開和透明,都需要相關部門的認真反思和警醒,從而真正治愈殯葬服務機構所患的“紅眼病”。
編輯:曾珂
關鍵詞:殯葬服務 收紅包費的殯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