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北醫三院“致盲氣體”毒從何來?雜質至今未查明
4月20日,位于天津海泰綠色產業基地某辦公樓內,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和車間仍在正常運轉。A14-A15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倉庫和車間內景。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車間角落里布滿灰塵。
今日上午,16名患者起訴北大第三醫院將在海淀法院開庭審理。他們因注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后致眼睛傷害,多數人的治療眼已致盲。
這些患者的律師劉文芳透露,除了要求醫院賠償外,患者們還希望法院判令醫院公開致盲氣體的成分。
去年7月,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被曝出數十名患者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致盲。國家食藥監總局調查發現,共有71名患者現不良反應。
10個多月后,相關部門和生產廠家仍無法說明“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的致盲成分。
今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言人表示,他們會督促涉事企業繼續查找問題原因,妥善做好患者的賠償工作。
而涉事企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堅稱,他們的產品沒有問題,出廠檢測是合格的。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涉事公司自2013年之后,變更了原料但未變更注冊證,購進不屬于醫藥輔料的工業用原料。涉事公司承認,原料中可能含有未知成分,目前還在檢測中。
林靖記得每一個日期,檢查、入院、手術、發炎、復查、換油,甚至能毫不猶豫地說出那天是周幾。直到他的右眼再無一絲光感。
去年7月,林靖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做視網膜手術,右眼被注入“問題氣體”后,逐漸失明。
與林靖一樣,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北大第三醫院,還有84名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都被注射了一種叫做“眼用全氟丙烷”的氣體。它們屬于同一生產批號:15040001。71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0人從麻醉中醒來后,他們的眼球開始萎縮,最終失明。
10個月來,林靖在上海、北京、天津多地奔走,他只想知道,“是誰給我的眼睛下了毒?”
致盲15040001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26名患者使用“問題氣體”治療視網膜后,致12人眼盲;小白鼠被注入后全都死去
林靖是南通一家知名企業的中層干部,也是氣體致盲事件中為數不多的年輕人、高學歷者。
去年6月,林靖右眼突然出現黑影,去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6月8日,醫生將原本定的硅油填充方案,改成填充“全氟丙烷”氣體。
全氟丙烷,一種惰性氣體,填充到玻璃體腔,起到頂壓視網膜的作用,將視網膜復位。長期以來,它被認為是安全氣體。
對于更換填充物的理由,林靖得到的解釋是:術中發現病癥要比預想要輕。
“通俗的講,病重的用硅油,病輕的用氣體。”南通另一位患者鐘紅英說。她也是因為眼病不似先前預估的那般嚴重,于是改成氣體。
此后,林靖和鐘紅英的眼睛都沒能再看到東西。林靖在手術前,這只眼睛700度近視,戴上眼鏡,矯正視力能達到1.0。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認為,致盲原因是這批眼用氣體。
去年4月,該院購進15040001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氣體40支,同年6月5日開始使用,總共使用26支。
使用氣體的26名患者都出現炎癥反應,醫院于7月3日上報此事,并要求患者再次入院手術,將氣體緊急抽出。此后,其中12名患者眼盲。
隨后,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抽取6支進行動物實驗,結果:被注射的小白鼠一個接一個地死了。
幾乎同時,去年6月10日至6月30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為59名患者手術,注入該批次氣體,45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這家醫院也立即上報食藥監部門。
接報后,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組織專家調查組調查。去年7月22日,調查結論為,該事件與使用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關聯性明確。
“我們的產品自檢是合格的,公司也在等說法,賬上800萬元資金被凍結,肯定對我們有影響。”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對新京報記者說。該公司是“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的生產方。
4月28日,晶明公司前法定代表人吳亮在電話里說,目前此事還正在調查,在沒有查清楚之前,他什么也不會說,“我相信國家會把這件事搞清楚。”
吳亮是晶明公司的創始人,15040001批次生產銷售時,他是晶明公司的負責人。
被抹去的原料商
眼盲患者林靖向天津濱海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申請信息公開,得到的回執上,“問題氣體”原料商被人抹去
患者們想知道致盲的全氟丙烷氣體成分。
兩家涉事醫院對此也提出疑問。
院方反映,一般來說,手術后有炎癥反應,可通過激素加抗生素治愈。但使用該批次產品的患者在上述治療方法使用后,炎癥現象不但未緩解,反而加重,并出現視網膜血管閉塞和視網膜壞死。因此,可判斷患者為非感染性炎癥反應。
另外,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對此事的調查報告顯示,問題氣體吸收速度慢,不符合常規要求(一般在3天內完全吸收)。
南通20多名患者去年向晶明公司發出律師函,要求其公布問題氣體成分信息,但無實質性回復。
2015年年底,包括林靖在內的22名南通患者向江蘇省衛計委、國家衛計委寄出了信訪材料,要求查明真相。
林靖聘請了律師。通過律師等多方了解,林靖得知,晶明公司并不生產全氟丙烷,他們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是從別處購買到全氟丙烷氣體后,再通過過濾滅菌、灌裝分袋而成。
今年1月14日,在律師的幫助下,林靖向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申請信息公開,隨后獲得部分調查信息(以下簡稱調查信息)。
林靖從調查信息中發現,至少從2010年起,晶明公司所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就從國內一家原料商處進貨。
調查筆錄顯示,一位叫馬路線的被調查者稱,2014年至今,晶明公司共分3次從某公司購進全氟丙烷氣體,分別是2014年4月,2014年8月,2015年4月,每次購1小瓶8公斤。
前兩瓶氣體,晶明公司用來生產了15040001和15040002兩個批次外,還生產了其他五六個批次的產品。
筆錄上,馬路線提到自己公司名字的地方,都被人為涂成空白。一同被涂抹掉的還有“產品標準,工藝”等。
新京報記者對此向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詢問,得到的回復是:此屬商業機密。
同樣,晶明公司面對記者也諱莫如深,“即使你們找到原料廠家,他們也不清楚情況。”
5月20日,林靖起訴濱海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的案子在法院立案,他要求對方必須公開“問題氣體”的原料來源。
工業氣混為醫藥眼用?
華信公司是晶明公司的原料商,該公司高管稱,供給晶明的是工業級“全氟丙烷”,工業氣不能眼用
新京報經多方求證獲知,馬路線是天津長蘆華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信公司”)的銷售人員。
2013年之前,華信公司的前身屬于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全資控股。2013年,華信公司引入社會資本,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從全資控股股東,變為持股49%的第二股東。
馬路線在調查筆錄中稱,他們公司的“全氟丙烷”氣體也是從其他公司采購的。從2010年至今,他們固定從一家公司采購,從未發生變化。
華信公司一高管也承認,他們是晶明公司的原料商。他告訴新京報記者,華信公司長期從德國“林德公司”購買全氟丙烷氣體,每次買來大瓶40多公斤,然后再灌裝成小瓶出售。
德國林德公司為全球知名的氣體和工程集團,世界500強企業。
據上述高管稱,華信公司購進的全氟丙烷氣體為林德的電子級(工業用)產品,他們轉手賣給晶明公司的也是這些工業用氣。
4月29日,林德中國公司銷售人員張某證實,他們對外出售的全氟丙烷氣體為電子級(工業用),一般用在半導體行業,蝕刻玻璃石材等。
另外,張某證實,他們并沒有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的資質。
華信公司一副總對記者說,工業級的全氟丙烷,并不能用來做眼用全氟丙烷的原料。
“工業級的全氟丙烷氣體純度為99.99%,而眼用級為99.5%。但關鍵在于,二者所含的雜質是不一樣的。”華信公司一位高管稱,一般都是客戶提供雜質要求,他們就提供什么產品。雖然工業級的全氟丙烷純度會更高,但是一些未名的、對工業無影響的雜質,很可能危及眼睛。
記者向北京化工大學專業人士吳少楠和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博士楊宇東求證時,得到了相同的回復:工業和藥用絕對是兩碼事,不能混用。
他們舉例稱:工業酒精的純度要比市場上任何一種酒都純,但里面有很少量對人體有害的甲醇,所以絕對不能喝。
業內人士介紹,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要控制其有害雜質的種類,制作工藝與上述工業級的不同,比如用碳直接氟化及電解氟化來制得。但這種成本很高,難以批量生產。
原料變更為何不備案?
按規定醫療器械原料變化,須辦理變更注冊;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顯示,晶明公司并未辦理
林靖提供了一段視頻錄像,內容是今年4月,十幾位病患和家屬去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找眼科主任陳輝的情形。
視頻顯示,他們開門見山地詢問:陳主任,查出來是工業氣了嗎?
陳輝回答:“當時(去年)晶明來跟我們說是的。他們自己說的。”
記者研究了晶明公司的原料供貨單位——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這是一家能研發特殊氣體產品的單位。該單位在2013年之前,擁有“全氟丙烷”藥用輔料資質。
其所生產的“藥用輔料全氟丙烷”,能用于人體血管造影。
而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顯示,該單位的“全氟丙烷”藥用輔料資質注冊證有效期,截止到2013年。此后再未延續。
華信公司一副總告訴記者,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未延期注冊證的原因是,無法監控產品流向,曾有醫院買去用到其他地方,萬一出醫療事故,他們無法承擔責任。
他說,即便是“藥用輔料全氟丙烷”,也不能用于眼科手術。“因為藥用輔料氣體對應的產品是唯一性的,比如用于血液的,只能用于該類產品,不能拿它用作眼內填充物的原料。”
肖光禮是晶明公司負責產品研發的高管。他承認,2013年之前從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購買的是“藥用輔料全氟丙烷”。
但對于氣體安全性方面,他的看法和華信副總的截然不同。
他認為,國外的產品也未規定眼用全氟丙烷必須要用“藥用輔料”,他們公司為保證產品質量,才從核工業研究院進“藥用輔料全氟丙烷”。
“盡管2013年之后,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沒有藥用輔料資質,我們還是按照這個標準要求進貨。”肖光禮說。
但對于肖光禮的說法,華信公司負責經營的副總表示,他們2013年之后經營的全氟丙烷氣體只是電子級的,沒有額外設定標準給晶明公司供貨。
記者查詢《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時發現,原材料發生實質性變化,有可能影響該醫療器械安全、有效的,注冊人應當向原注冊部門申請辦理變更注冊手續。
而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官網顯示,晶明公司從未辦理相關變更注冊手續。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晶明公司的原料從藥用輔料級變為普通工業級,而未變更注冊,已涉嫌違規。
國家食藥監總局負責藥械注冊的工作人員表示,第三類藥械主要原料發生變化,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辦法》和《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注冊人應該變更注冊,“但需注冊人自行申報。”
對此,新京報記者向吳亮求證時,他稱,“我不知道這件事。”
高仿藥械的生意經
晶明公司的“眼用氣體”是種高仿藥械,眼盲事件發生前數個月,該公司被一上市公司1個多億收購
記者查詢了一些企業內檔資料,試圖還原晶明公司的發展故事。
資料顯示,晶明在1995年創立初始,注冊資金30萬元,雇工人數8人,由吳亮和另一位投資人控股。2002年以后,股東變更為吳亮與其妻范麗津。一年后,吳亮成為公司執行董事兼經理,范麗津為監事。
1975年,吳亮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考入北大生物化學專業。第二年,他來到天津醫藥科學研究所做免疫方面的工作。當時負責帶吳亮的老職工告訴記者,吳亮跟他一起做藥理方面的實驗大概有一年。在他看來,吳亮的社會活動多,更具有生意人的才能。
一位當時曾與吳亮同在科室工作的同事告訴記者,藥研所有一個資料室,負責檢索查新。如果國外哪個專利快到年限了,便準備好資料。一旦過了專利保護期,就可以在國內申請注冊,做高仿藥械。吳亮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看準一個小的切口,會深入往下走。“這種方法短期投入,收益會很快。”
吳亮曾巧妙地運用其北大校友和家庭等社會關系,很快下海,開起了自己的公司。記者在網絡上檢索與吳亮同年入學的同一學院的校友,發現他們如今大多是醫藥、食品等領域的學術專家,有的校友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擔任要職。
晶明公司的原址位于華苑鑫茂科技園區,在那里,孵化著上百家微小型企業:醫療器械、汽車維修、制造等等。晶明原在一幢不起眼的六層樓上,如今一間不大的辦公室已被緊緊鎖住,外面堆滿的雜物中放著幾份丟棄的有關仿制藥的文件。
晶明公司在官網上寫道: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生產眼表檢測產品種類最多的企業,晶明公司深知創新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期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中國眼科檢驗和手術耗品最全、最佳的領先企業。
“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被列入6項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之一。
晶明公司負責產品研發的肖光禮則告訴記者,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在國外已有30多年歷史。晶明的產品是2001年仿制國外的技術,向國家藥監部門申報注冊的。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的報告顯示,晶明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2015年初,港股公司遠大(中國)醫藥以1.413億最終收購了晶明公司,持有73.3%的股權。據公開報道,遠大稱,“部分產品于中國是獨家產品”,列舉中包括“眼用全氟丙烷氣體”。
在遠大收購晶明后,已年過六旬的吳亮,收獲1個多億,準備全身而退。
有毒成分,未解之謎
國家食藥監總局檢測發現,晶明生產的眼用氣體的“含量”和“皮內反應”不合格,但有害成分至今未知
林靖最終買了幾個放大鏡。
他把它們分別放在辦公室和家里。放大鏡能夠將物體放大20倍,林靖借助它們去處理公務和家事。
他說,自己是個要強的人,以前無論在哪里,都是頂梁柱的角色。如果不是這場無妄之災,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定還有上升的空間。而如今,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林靖看不清楚飯桌上放得稍遠一點的菜。他有時無法接受成為一個不能自理的人。
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在今年4月表示:去年7月,食藥監總局接到不良反應報告后,對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明公司)兩個批次產品抽檢。結果顯示,“含量”和“皮內反應”不合格。
隨后,食藥監總局要求涉事企業召回這兩批產品,并責成天津市場與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依據注冊標準規定,氣體含全氟丙烷不得少于99.5%,而2個樣品檢測量僅為69.64%和86.80%。
2個多月后,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與質量監督局以產品被檢出不合格為由,對晶明公司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全部違法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7.5倍罰款,共計518.8113萬元。
對此,吳亮對記者說,他對產品含量不合格沒有異議,這可能是由于鋁箔袋包裝發生滲漏引起,但關于皮內反應他們公司還在做實驗對比,查找原因。
4月16日,南通。細雨中,20多個患者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眼科。此前一天,他們臨時得到通知,說國家衛計委派來專家,將為他們的眼病會診。
這是南通問題氣體致盲事件發生后,事件受害者最齊整的一次相聚。他們中間有領導、有鐘表維修師、有漁民、有五金店個體戶。這26名患者中間,絕大多數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正是頤養天年的好年紀。63歲的張彩婷原本希望把眼睛治好,以便好好帶孫子;68歲的劉紅霞還希望能去北京看看;70歲的劉銘春則是被孝順的子女“逼”到醫院的,孩子不希望母親的視力一直往下降。
而對于致盲氣體的有害成分是什么?林靖他們仍然不得而知。
晶明公司的肖光禮說,也可能是全氟丙烷生產新工藝帶來的新的雜質,該雜質沒有設定到檢測項目中,他們查出來后,將來會上報國家藥監部門修訂標準。
(文中林靖、鐘紅英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 谷岳飛 實習生 王昱倩 天津、江蘇報道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醫三院致盲氣體 北醫三院 致盲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