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一堂生動的全民誠信教育課
上海27萬家企業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被網民冠以“全民誠信教育案例”予以充分肯定。能夠做成這件事并引發巨大的正面反響和震懾效果,還離不開一個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幕后英雄,就是“政府數據社會共享”。
上海市工商部門昨天披露,截至本周一,上海共有近27萬家企業因未能在規定期限內依法申報企業年報,或所申報年報有明顯瑕疵及硬傷,被依法納入上海市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由于涉及企業數量眾多,此事迅速引發輿論熱議,不少人在驚訝之余,對工商部門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經營異常名錄是企業失信“黑名單”之一種,企業一旦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其經營活動將受到諸多限制。如上海青浦區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就領受了個中滋味:購房客戶申請按揭遭拒,公司前往銀行訊問原委得知,公司已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公司只有擦干凈失信污點,從經營異常名錄中移出,銀行才能向購房客戶放貸。然而,列入名錄易而移出名錄難,即使努力擦干凈失信污點,要想移出名錄亦有一長串程序要走,走完程序,光支付的時間成本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上海市從2014年申報年度起,率先試點取消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實行企業年報制度。年檢制度下,企業拒絕年檢,代價是吊銷營業執照。年報制度下,企業不申報年報,代價是經營處處受限。簡單講,年檢的制約手段是行政處罰,年報的制約手段是信用約束,表面看后者力度不如前者,但在實踐中,后者對企業信用的約束力及社會效果遠大于前者。
從2015年申報年度起,國務院決定將企業年報制推廣至全國進行。當時,上海工商部門反復提醒、警示,企業若不按時申報年報而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誠信記錄將受到嚴重影響,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銀行信貸、產權交易、授予榮譽稱號等方面,都將受到限制或者禁入。如今,近27萬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企業名錄,說明上海有近1/4的企業,在長達一年半時間里,并沒有把工商部門的提醒、警示太當回事,要是提前知曉工商部門會鐵了心動真格,多數企業肯定會在規定時限內申報企業年報。
上海27萬家企業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被網民冠以“全民誠信教育案例”予以充分肯定。這樣的結果,與十八大之后政府部門轉變工作作風,嚴格執法,言必行、行必果有直接關系,但能夠做成這件事并引發巨大的正面反響和震懾效果,還離不開一個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幕后英雄,就是“政府數據社會共享”。
為了實現年檢改年報的改革效果,工商部門出資建起了經營異常名錄數據庫,預設上下左右互聯互通互交接口,對內實現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入庫信息共享,對外允許金融、會計、審計、法務、行業協會等社會機構共享。如此一來,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長期信息割據、信息封閉、信息孤島、信息屏蔽等痼疾,就有了逐步革除的可能。“異常名錄”制度除了對大批失信企業依法施以懲戒,在社會層面,對更多法人和自然人也是一種有益的教育。
前天,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貴陽舉行。昨天,國際大數據博覽會也在貴陽開幕。兩天之內,李克強總理兩次談及政府所掌握大數據的開發利用,以及逐步向社會開放共享的話題,引起與會嘉賓強烈共鳴。盡管大數據包括“云計算”概念登陸中國已有數年,媒體對此也做了大量報道,但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一些政府官員,也未必真正弄清了什么叫大數據,以及開發大數據、利用大數據究竟有哪些好處,更缺乏開發利用大數據的緊迫感。這種不利局面必須盡快改變。
若單純從字面理解大數據的應用原理,多數人或許會覺得抽象又虛幻,但假如從經營異常名錄著手,結合上海市的這個鮮活案例,就不難理解,若能把大數據開發利用好,尤其是政府帶頭把不涉密大數據拿出來與民共享,那么大到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管理,小到百姓找政府辦事可以不開或少開“奇葩證明”,都將利莫大焉。(潘洪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上海 企業 經營異常 全民誠信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