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你愿意到公益行業工作嗎? 18人中僅有1個人表示愿意
30家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的民間公益機構,帶著60多個中高級崗位登上了獵聘網的首頁,向廣大求職者發出入職公益的邀請。
5月23日,“讓愛更有力量——心動力公益職業人全國聯聘”正式啟動。這是首次全國范圍內公益機構聯合起來與商業招聘平臺合作,將公益職業推向社會的公益職業人招聘暨倡導活動,由南都公益基金會和獵聘網聯合主辦。
除了大規模線上推廣, 5月29日、6月5日、6月19日該活動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舉行公益專場招聘會,預計每場將吸引近百人次的應聘者參加。6月18日,獵聘網5周年慶典“顛覆的力量”北京招聘節,還將首次開辟公益招聘專區,為公益行業招賢納人。
招聘難:
43家機構平均每家僅收到12份簡歷
為什么會有這樣系列活動推出?今年1月,在南都公益基金會景行伙伴交流會上,景行伙伴歌路營總干事杜爽、新途總干事郭小牧等紛紛提出機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亟需擴大骨干團隊的數量,招到較為資深、能獨當一面的人,但苦于單個機構力量有限應者寥寥,便動議聯合招聘增加對資深職業人的吸引。
動議提出后,工作組首先對景行伙伴及與景行發展階段相近的共43家機構進行了小調查,發現這些機構過往招聘獲得簡歷數量非常少,最少5份,最多30份,平均每家機構不足12份。
此種情況下,民間公益機構不具備選人空間。很多機構領導人都說:“面試根本就不是我們面試候選人,而是候選人面試我們。”
因此,有91.2%的機構最首要的需求是“擴展招聘渠道,接觸到更多優質候選人”;還有30.4%的機構認為需要“梳理崗位需求,幫助完善崗位說明”,21.7%的機構提出“在篩選簡歷、面試等選人環節提供支持”。
由此,南都公益基金會景行計劃牽頭,與多家公益伙伴聯合啟動了“讓愛更有力量——“心動力”公益職業全國聯聘”活動,旨在幫助公益機構解決人才難題,并向社會呼吁更多人才加入到公益行業中來。
專家把脈:
公益與企業間的人才轉化是可能的
該項目吸引了人力資源專家房晟陶的加入。人稱“老房”的房晟陶是前龍湖地產執行董事及首席人力資源官,2016年3月,他剛剛拿到哈佛大學神學院宗教、倫理與政治的學位,畢業歸來正想投入公益領域開展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于是雙方一拍即合,“老房”成為本次聯聘的特約人力資源顧問。
憑借其20多年人力資源方面實戰和咨詢經驗,“老房”指出,獲得簡歷只是最低層次的目標,更根本的是要通過招聘打造民間公益機構下一個成長階段的組織能力,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理解公益機構需要什么樣的人,并且找到能和業外溝通的話語,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人才流通,第三方招聘平臺才能建立合作更有效率的招人。
鑒于此,該項目先期開展了對公益行業優秀績效員工的素質能力調研和職級體系梳理工作。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調研了十幾家機構近30名優秀員工,并召開了3次主題會議。
調研過程發現,公益人的素質能力要求和企業對優秀員工的素質要求有相當大的一致性,包括盡職盡責與主動性、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領導能力等,一致性部分基本可占60%-80%。
公益人素質能力獨特的部分是在價值觀和心理結構上面有一些特殊要求,并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業氣質,即善于學習適應、具備處理模糊及變化的能力。
“所謂的獨特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也并非日常輿論所認為的要有情懷、有激情、有犧牲精神、利他主義,相反,那些績效表現優秀又在公益干的持久的人通常很平和,他們有富足心態及安全感、善良、具有平衡美好理想與瑣碎現實之間反差的心理能力、有處理低薪酬問題的心理及實際能力、敢于堅持自己,等等。”老房說。
因此,這些特質并非那種稀缺的、小概率的特質,而實現公益與企業間的人才轉化是可能的。
與商業平臺合作:
聯聘促進公益職業走向社會化
這個公益活動隨后吸引獵聘網加入。獵聘網獨特的優勢在于將招聘機構、獵頭和職業人三方匯聚在同一平臺上,除了發布招聘信息、實現簡歷和崗位的自動匹配,還有線下獵頭團隊根據崗位需求主動邀請候選人。
據了解,獵聘網對公益行業人力資源提供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資源幫助公益職業人聯聘做大規模的推廣,包括免費賬號及簡歷下載、首頁輪播、置頂推薦、專題推送、公益雇主故事、線下招聘會組織等。此外,獵聘網內部也成立獵頭志愿者小分隊專門為這30家公益機構的60個崗位獵人。
有意思的是,在給獵聘網的獵頭顧問進行“公益要招什么樣的人”的培訓會上,他們已經測試性地邀約了一些候選人,發現18個人中會有1個人表示愿意到公益行業工作。
“這個比例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之前我們想象可能100個人中有1個就很好了。”工作人員表示,“只是在跟候選人介紹公益職位時,一個人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的溝通,而企業招聘崗位一般7-8分鐘就可以搞定。”
工作人員認為,這也說明公益作為一個職業,社會認知的普及率確實有待大幅度的提高,而一旦認知率上來,很有可能有一大波適合的人前來就職,關鍵是要打通中間的通道。聯聘正在促進公益職業走向社會化。
重塑公益職業文化:
做公益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體面生活
如何向社會普及公益職業?聯聘采集了優秀公益職業人的真實故事,他們不是公益大咖、不是“另類”的公益創始人,就是在公益行業尋求到長遠職業發展的普通一員。
“通過這些公益職業人真實的職業和生活的挖掘,我們發現在這些公益人身上,看到的并不是主流媒體上宣揚的奉獻、犧牲、苦難、另類,而是認為自己的工作能養活自己,又能通過努力和能力獲得尊嚴和有價值的生活。”聯聘負責人南都公益基金會項目副總監劉曉雪說。
公益行業從業者喜歡公益職業帶給他們的多元價值觀、與更多有智慧的人共同工作、喜歡發現社會問題并創新著去解決的那種挑戰和自我實現。
在采訪中還發現了這樣一些例子:原本在企業工作,又在公益行業工作多年,后來又回到企業或媒體,并同時繼續在公益做志愿者。他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狀態都非常自足。公益的從業體驗也為他們后一段職業發展歷練了很全面的能力和不凡的心態。
據了解,在國外,三大部門——政府、企業、公益——之間的人才是順暢流通的,甚至在公益領域的工作成為政府和企業的人發展和提升領導力的重要歷練。我國公益行業近幾年職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媒體、企業、事業單位、甚至公務人員“下海”做公益,也看到很多公益人士流動到企業發展良好的案例,相信未來中國這三大部門之間的人才流通會逐漸暢通起來。
5月23日,線上招聘專場發布后,當天就收到幾十份簡歷,還有人直接找到南都公益基金會,說要應聘新公民計劃的教師主管崗位。新公民計劃接到一個洽談合作的電話。獵聘的獵頭志愿小分隊也發來捷報——已有100多人確認愿意參加周末的線下專場招聘會。
“這些反饋都令人鼓舞,讓我們看到公益職業是有市場的,只是我們需要一個通道。”劉曉雪說,“聯聘剛剛啟動,未來還可能遇到很多變化,希望能不斷集結更多的力量,為公益吸引更多優秀適宜的人才,讓人才流通起來。”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公益 職業 機構 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