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以“卡爾多改進”化解去產能失業

2016年05月10日 14:17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當下改革都會涉及復雜的利益調整,難以做到人人受益。用改革的收益去補償受損的局部群體,去化解去產能帶來的失業,更為現實。

據報道,近日李克強總理說,“我們推進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必須要做好職業培訓、托底保障等工作。不能出現大規模失業潮,更不允許出現‘零就業家庭’!”

如何平衡去產能與穩就業之間的矛盾,不僅關乎到上百萬產能過剩行業職工及家庭的切身利益,更關乎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大局。李克強總理要求,去產能不能出現大規模失業潮。我認為,兜底基本保障之外,還需要建立雙向激勵性補償機制,來充分調動就業者和雇用企業的積極性,以化解去產能帶來的失業。

宏觀政策往往由微觀層面的萬千個體承接,去產能政策落到千萬普通公眾身上的,恐怕不僅僅是“光榮歷史使命”,更有失去“養家糊口”工作的現實困窘。據人社部估算,僅僅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將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今年“去產能”重點行業的人數恐怕也不會少。據報道,武鋼職工劉漢生的幾個老同事分流后,每月拿著2000塊錢,在家無所事事。他們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實在找不到合適工作。

現代公共決策要求民生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尊重個體權利,不能僅僅從政策制度者角度出發,還要站在受政策調整個體的角度思考問題。簡言之,就是要顧及被調整對象的利益。改革開放初期,這可通過“帕累托改進”來實現:一項政策至少有利于一些人,而不會對任何其他人造成損害,使改革能比較順利地推進。例如雙軌制,不觸動原來的計劃經濟,同時開辟一個自由市場,愿意的人可以在自由市場上交易。所有的人沒有受損的,只有受益的。

然而,當下改革進入深水區,這樣的改革機會已經很少了。當下改革都會涉及復雜的利益調整,難以做到人人受益、皆大歡喜。如果仍按照“帕累托改進”的改革思維,整個社會變革都無法進行。經濟學家給出了新的改革思維——形成“卡爾多改進”,即可以用總的改革收益,補償一部分可能在改革中受損的群體。如果一個人的境況由于變革而變好,因而他能夠補償另一個人的損失而且還有剩余,那么整體的效益就改進了,這也是福利經濟學的一個著名準則。

去產能顯然無法做到“帕累托改進”,一個競爭力不強的職工因此受到損失,而提升經濟效率的改革利益大于局部損失。關鍵在于“卡爾多改進”,用改革的收益去補償受損的局部群體。

怎樣才能更好地用改革收益來補償去產能職工失業問題呢?首先,用雙向激勵手段,引導產業過剩行業分流安置職工實現再就業。以武鋼被分流的職工為例,在家每月領2000元錢,也可以將這兩千元補助給愿意雇用并提供3500元以上工資的公司。同時,在政府公共服務領域專門增設新崗位供其選擇,大量勞動力賦閑在家,不利于生產率提升。

其次,扶持自主創業,鼓勵其中有能力的分流職工依靠自己創業實現就業。如補貼銀行利息、提供小金額擔保、減輕稅負等。還有,加強職業培訓,讓他們掌握謀求新的職業方法和技巧,可以在更廣的領域實現再就業。眼下,很多國有企業下崗員工通常首選國有企業,而不愿意去私營企業,其中就有受限于職業技能的考量。而這些成本不妨歸并到去產能的總體成本中,用改革效益去對沖。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卡爾多改進 去產能 失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