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次時代新諜戰連環套連環
起初看《潛伏在黎明之前》并不是因為“諜戰”這個題材,而是演員陣容,胡軍、楊爍、吳剛都是俺比較喜歡的性格演員,硬漢的標配,比較中俺胃口。平心而論,如今的諜戰劇已經有些式微了,不如2010年前后那段火爆的時期,熒屏的主流是宮斗、職場、花樣美男,這部硬漢薈萃、眾星云集的大制作《潛伏在黎明之前》以次時代諜戰劇的風貌面向觀眾。
該劇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在解放戰爭歷史上,1947年是一個分水嶺,國民黨軍在經歷全面進攻失敗后,轉而對解放區采取重點進攻。孟良崮戰役、千里挺進大別山等經典事件下來,解放軍開啟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戰爭格局從此發生根本轉變。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也就是節骨眼上的戰斗,從表面上的軍事戰斗到內部暗涌的諜戰,都是最白熱化的階段。
在這個高壓大環境下,《潛伏在黎明之前》的整體節奏張弛有度,但每集都是危機四伏,雙方都在一鼓作氣發力暗中較勁,危機事件此起彼伏,敵我人士互相試探,臺詞之中暗含殺機。全劇依靠明線情節和暗線“抖包袱”的特點來烘托氣氛、增強觀感。
在所有以懸疑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中,觀眾作為“上帝視角”審視整個內容,關于幾位主要角色的真實身份往往是面向觀眾挑明的,正因如此,他們在劇中的步步為營和險境才是牽動觀眾內心的,這就是明線。而暗線就相當于懸疑小說中的兇手設定,向觀眾隱藏一部分角色的身份,并通過故事推進和情節設定來將觀眾引入新的環境之中,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本片的主角戰守安,作為潛伏者,他第一集的身份就險些暴露,周旋在吳剛、蘇可等老奸巨猾的角色周圍,隨后幾集可謂一步一個坑,危機感與緊張感撲面而來,從而為觀眾帶來很強的代入感。
在角色設定方面,可以稱該劇為“雙雄”對決,地下黨成員戰守安與身為國軍旅長的哥哥戰守平,兄弟之間的故事永遠充滿了魅力,再加上不同陣營的選擇,令他們的關系錯綜復雜。兩位兄弟暫時“統一戰線”之后,對話依舊劍拔弩張。就像哥哥戰守平投誠后,對弟弟戰守安“開玩笑”說,如果我當時所做的是為了把你引出來呢?而戰守安的回答也很直接,他掏出手槍說,你是我哥哥,我不能殺你,請你殺了我。
戰守安轉戰廣州后,故事隨即進入更加激烈的暗涌之戰——“雙重間諜”時代,同樣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兄弟情義與陣營之間的針鋒相對,將該劇帶入一個連環套連環的諜戰之中。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潛伏在黎明之前》 次時代新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