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救王懷嬌,頂上頭條不如機制托底
山東19歲女孩王懷嬌又住院了,這位從小母親去世、患有罕見家族遺傳性消化系統息肉病的女孩,此前由于沒錢,已經重組家庭的父親不得不選擇放棄治療。這次因為病情加重,面臨死神的威脅,女孩再次住進了新泰市中醫院。
躺在病床上的女孩說,她最想爸爸能夠來看看她。而父親接獲記者電話、得知女兒情況后“沉默了一會兒”,表示自己在床上打針,沒法過去看女兒。
有網友直指父親冷漠,但更多的網友卻表現出寬容。他們覺得,在這個無能為力的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艱難。而醫院方面也給出了相應的人道幫助,周圍的好心人也拿出了資金幫助。眼下對于這位可憐的女孩來說,需要的不僅是親情的溫暖,更需要給力的救助機制。
熱心的網友相互打探著女孩的賬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希望能夠多多少少幫女孩一把。當私人募捐已經成為法律拷問過無數遍的方式,一個面臨死亡威脅的女孩生命,眼下只能靠熱心的人們相互吶喊著“頂上頭條”來助力,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難堪的事情。網友們努力頂的是一個新聞的“頭條”,不如說頂的是希望有一個完善的救助機制真正浮出水面。在這個時候,在太多為錢而難倒的生命面前,一個人的生命能不能成為新聞的頭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群體的生命能夠被救助機制頂在頭條的位置。不是靠偶然性,不是靠媒體的傳播效應,不是靠這個女孩的父親對待女兒的態度來引起社會的關注。
事實證明,當父愛已遠遠不能承受這條生命求醫的經濟支出,這種不人性的冷漠與回避,或許對于這位做父親的來說,心底也是在滴血的。人性也好,尊嚴也好,在賬單面前絲毫沒有力量。想明白了這一點,人們對這位父親、對類似家庭的“冷漠”,也就少了幾分憤怒,多了幾分同情與理解。很多時候,人性與尊嚴、溫暖與親情,也是需要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來托底的。民間涌動的慈心善念,同樣如此。
王懷嬌的生命,可能受制于人類醫療技術的瓶頸,但是,這種遺憾是具有“天災”不可抗拒的性質,而因為錢難倒生命的延續,連帶著難倒親情的延續,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禍”。如何在網友涌動的同情心和捐贈情中,加快醫療救助機制與慈善機制的改革與完善,使這些制度設計更加科學化、人性化,這是社會保障機制必須快速面對的一個大課題。在這個命題上,中國的王懷嬌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等待設計者摸著石頭慢慢過河。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王懷嬌 住院 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