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這是一個“新礦”,也是一個“富礦”
北京海淀區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月30日上午9點30分,北京市海淀區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準時開始。這是今年召開的第3次,也是2014年以來召開的第31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整個會場座無虛席。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海淀創新發展”。除了政協委員,海淀區委副書記、區長于軍率區發改委、海淀園管委會、區財政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政協的協商議政一直緊扣時代脈搏,這也是于軍多次參會的原因。每次,他都有同樣的感受,無論會議題目還是出席人員,“含金量”都很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劑對癥良方,目的是把過去經濟發展中長期積累的問題“出清”,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海淀發展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海淀如何應對?會議一開始,委員們就情緒高漲,暢所欲言。
“海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優勢也有劣勢,勞動力、房租、融資等成本問題,這是我們最難的地方。”作為第一個發言的委員,文宗瑜“忘了”時間限制,前后講了20來分鐘,與會者認真傾聽,沒有打斷。“與美國硅谷相比,我們的融資成本高了3倍以上,如果不降低,難以吸引更多資本加大投資和研發,因此,通過金融創新,利用北京金融業比較集中的優勢,將海淀的金融成本、企業融資成本降下來,這一點十分重要。”他建議。
近年來,海淀區陸續出臺多項政策,逐漸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融資體系,但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與瓶頸。“我們不缺科技創新資源,最缺的供給是資本。”尹衛東委員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開放思路,真正讓大的國際資本進來,讓資本真正做驅動創新的主要動力,支持海淀科技創新。“別光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盤子開放起來,讓更多資金流入。”
尹衛東委員的話得到與會委員的普遍認同。在發揮創新優勢,著力開放發展方面,彭麗紅委員提出,一方面要繼續提升高端人才結構優勢,特別是深入研究服務業內部的結構優化,圍繞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精準施策;另一方面,政府要繼續簡政放權,提供更多優質服務,要面向國際,與國際標準盡快接軌,企業要進一步提升內在技術以及管理能力。
“高科技的產業實際上需要高科技的人才,更需要教育產業的支撐。”在張麗華委員看來,教育和人才戰略互相匹配,其目的都是支撐海淀區創新發展。她建議,暢通渠道,吸引更多智庫類機構入駐海淀,讓人才真正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短短2個半小時,委員們各抒己見,觀點鮮明,精彩建言層出不窮。“海淀如何回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這是一個‘新礦’,也是一個‘富礦’,今天的會議僅僅是開了個頭,接下來區政協將繼續圍繞該課題展開調研,不但要提出問題,更要給出解決路徑,形成報告,供有關決策部門參考。”正如區政協主席彭興業所言,協商不僅在座談會上,更在日常的履職點滴中。
編輯:薛鑫
關鍵詞:北京海淀區政協 雙周協商座談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