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三問養老產業:傳統養老模式難以應對老齡化壓力
傳統養老模式難以應對老齡化壓力
養老產業,供給側如何發力(民生三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據預測,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達到峰值。養老問題是社會熱點,更是現實需求。居家、社區養老如何完善,民營養老院如何做優做強,醫養結合如何避免成為養老院和醫院的簡單疊加……各界相關人士給出了建議。
——編 者
一問
居家養老
如何升級
服務精準,老人才會買買買
在家頤養天年,既符合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又是現實的需求。“我國龐大的老年人口,依靠機構養老不現實。”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今后,90%的老人要通過家庭養老,7%的老人要通過社區照顧實現養老。”
但在向曉梅看來,由于中國家庭趨于核心化和小型化,家庭規模平均只有3人多一點,老年家庭空巢率快速上升,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壓力。
對此,向曉梅建議,“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搭建全國統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支持企業和養老機構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快捷地為居家老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
在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李崴眼中,所有還沒去養老院的老人都是社區養老服務的對象。他認為,提高社區養老保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是做到精準服務。
“社區有多少老人,獨居還是與子女在一起,有什么慢性疾病……只有將這些統計到位了,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社區公共服務,才能將專門的信息化養老設備裝進老年人家中。” 李崴認為,應該采取恰當的辦法把這些老人組織起來,白天集中在社區老人活動中心或“日托”中心,組織一些文娛活動,中午可以在活動中心簡單吃個飯,醫生也可以在現場測量血壓血糖、進行醫療保健咨詢。
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認為,居家、社區養老,可以在養老消費上多琢磨:“老年群體也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關鍵就在于能否提供優質的服務,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潛力。老人出門時口袋里揣了10元錢,社區里溜達一圈,沒花一分錢就回來了。可如果社區里能建設一些為老人精心打造的設施場所,比如影院、茶社等,老人就可能有消費的沖動,生活也將更豐富。”
二問
機構養老
怎樣發展
政策幫扶,設法緩解經營難
盡管機構養老不是養老的主要依靠,但面對老齡化程度加劇、獨生子女一代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社會對于機構養老的需求越來越大。
“我們養老院現在有100張床位,基本沒有空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院長易連軍介紹,自己經營的養老院主要為失能老人提供起居照料、醫療護理服務,“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減免、提供床位補貼。我們養老院的三層樓,是政府購買、我們無償使用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營養老機構都能得到如此優惠的政策。“我知道不少民營養老院,如果床位少于30張,是享受不到補貼的。大部分租用的是別人的房子,租金高不說,好些人一聽說都是老年人抬進抬出的,還不愿意租。”易連軍說,“我們齊齊哈爾市90%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都是租房開辦,運營成本高,加之近幾年人工費翻倍增長,很多養老機構在經營上存在困難。”
此外,和公辦養老院或者福利院相比,民營養老院在招聘人才上也有著不小的劣勢。易連軍表示:“醫務人員、管理人員更愿意去公辦的,因為有編制,說出去好聽。”
易連軍還建議:“我們希望國家在支持地方的養老服務業發展上,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特別是要改變投資方式,把支持地方養老項目建設轉變為支持地方拉動養老市場,真正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應對老齡化問題。”
談及養老機構的場地問題,朱建民說道:“我并不贊同將老年人集中起來,在遠離市區的地方營建高端的民營養老機構。這種‘養老城’會嚴重損害老人的身心健康,使其產生‘被社會拋棄’的感覺。民營養老院還是要和社區、居家、醫療機構進行合作,通過社區提供的平臺,將服務輻射到有需求的居家老人。如果離家不遠,老人平時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說一句‘我回宿舍了’,回養老機構接受更專業化的服務。這樣能真正實現愉快養老。”
三問
醫養結合
如何爬坡
醫保覆蓋,請進社會資本來
“現在對于梅州這樣的城市而言,有康復設備的養老機構才有20%,符合開展醫養結合條件的養老機構不到10%。”廣東梅州市政府健康產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林新華坦言,對全國而言,醫養結合處于起步階段。
談及目前醫養結合遇到的難題,易連軍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招不來人,一是專業的醫務人員招不來,二是護工招不來。“我們養老院,就我一個醫生。護理專業畢業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干這一行,不少人覺得這份工作不體面,說出去不好聽。”
易連軍建議,希望從政府層面上推動建立養老護理人才培訓體系,并投入一些資金建立相應的薪酬待遇政策。或者是在現有的對養老機構的補貼資金中,拿出一塊專門用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并且對護理型養老機構給予重點扶持。
在林新華看來,醫養結合并不僅僅是醫院和養老機構的結合,還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醫療機構結合,形成更加廣泛的醫養結合。但各地在探索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階段的醫養結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居家養老醫生必須上門,出了醫療事故等如何界定責任?”林新華說,“還比如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的醫養結合,必然涉及一些慢性病人的‘家庭病床’問題,但現在醫保報銷上還存在一定困難。”
林新華建議:“國家應適時推出類似‘長期照顧險’‘醫養結合險’等險種,將長期臥病老人納入醫保范疇,這樣不僅能降低他們的醫療負擔,也有利于推動醫養結合發展。”
林新華認為,引進社會資本辦醫是推動醫養結合的一個思路,目前一些地方二甲、三甲醫院工作異常繁忙,根本無暇顧及與社區醫養結合。促進民營醫院的發展壯大,可以走出一條新路。
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則認為,從供給側而言,大型公立醫院擁有更充裕的資金、醫療設施、人才、技術等資源,在醫養結合方面擁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通過建設醫療養老聯合體等多種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
“另一方面,一些小型醫院或者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可以拓展業務范圍,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胡萬寧建議。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三問養老產業 養老產業 傳統養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