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環保是包袱”思想才是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陳吉寧指出,今天仍然有一部分干部認為環保和發展是對立的;還有部分人認為環保是包袱,抓環保就會影響GDP,就會影響發展,存在著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的問題。(人民網,3月11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勢如破竹之勢迅猛發展,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但是,一些地區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欠下了不少環保“舊賬”,也給人們帶來不少苦頭:沙塵,污水,垃圾,還有可怕的霧霾……藍天碧水,鳥語花香漸漸需要人們花費時間去尋找,保護環境,留住綠山青山也日漸成為人們共同的呼聲。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近年來,特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將環保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國內外多種場合就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表講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述,更傳達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但是,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干部未能完全領會綠色發展的理念。有的依然沉浸在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短暫狂歡”里,認為環保和發展是對立的;有的依然沒有拋卻急功近利的發展思維,認為環保是包袱;有的還再擔心抓環保影響GDP,執法不力,執法不嚴;有的依然沒有將環境問題上升到應有高度,為了地方利益我行我素……結果導致,經濟轉型沒有起色,環保問題也沒有抓好。
實際上,“抓環保致經濟滑坡”這些陳舊思想才是阻礙發展的最沉重包袱。因為從現實來看,盡管造成污染有歷史問題,有現實困難,也確實面臨方方面面的壓力,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還是認識問題。如果認識問題沒有解決,面對環保工作,存在輕視、僥幸,甚至抵觸,出現問題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綠色發展的理念就只能停留在理論上,經濟發展方式無法轉變,改革步伐必被拖累,綠水青山不再,金山銀山也就不能長久。
無論回顧歷史,還是立足現實;無論展望世界,還是審視自己,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都是永恒的主題。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些沉重的思想包袱,堅持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堅持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堅持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步步為營”,久久為功,才能找到環境與發展的雙贏之路,真正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 兩會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