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代表委員熱議落實新發展理念之三: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代表委員熱議落實新發展理念之三
新華社記者康淼、季明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面對“十三五”,如何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實現綠色富國、綠色惠民?連日來,代表委員談認識、出建議、聚共識。
——要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本色,樹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意識。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但粗放的發展方式,也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面對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以及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全國人大代表陳乃科說,這不僅遵循了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順應了人民期待,也彰顯了執政擔當。
“過去環保工作常常處于被動和應急狀態。”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推進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著眼長遠,使環保工作步入常態化。
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更嚴肅的法治。“環境保護工作在提升,從過去的‘吃藥’走向‘保健’。”高吉喜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護與發展的天平會否發生傾斜?
“越是經濟增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認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新常態要求我國經濟步入循環、低碳的綠色化軌道,我們要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全國政協委員董恒宇說。
——要讓“綠色”成為行為標準,加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發展不僅要“記在心上、寫在紙上”,更要“抓在手里”。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環保廳廳長石國祥介紹,吉林正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建設,實現精準管理。建立全覆蓋、立體式的污染源動態更新數據庫和管理平臺,實行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讓環保部門擁有“千里眼”“順風耳”和“記錄儀”,實現對所有污染源的動態管理。
“要使資源、環境因素在決策過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考量。”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副市長曹小紅說,天津市將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空間保護、耕地保護等約束性條件融入城市發展規劃,考慮在行政區域的空間范圍和生態范圍內實行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土地資源的配置優化。
決勝全面小康,落實好綠色發展理念是強勁的推動力。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貧困。”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我們研發了100多項生態種植與產業技術,培育了1000多個耐寒、耐旱、耐鹽堿生態種子,研發了土地地理信息大數據,在內蒙古等地治理沙漠1萬多平方公里,形成千億元規模的沙漠綠洲經濟產業,讓荒漠荒沙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藍認為,“生態扶貧”潛力大,效果好。貴州、云南和廣西等省區都已提出了生態扶貧的新思路,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作為扶貧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特色產業,促進了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良性互動。
——要讓“綠色”成為永恒的追求,久久為功,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與環境直接相關的具體量化指標,也指明了未來持續發力的方向。今后五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
從62.96%到63.1%,再到65.95%,每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工作后公布的數據,福建森林覆蓋率都在高位的基礎上持續上升,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說,福建省在2001年就提出了生態省建設,之后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干,生態建設才取得今天的成效。
追求綠色發展,需要“愚公移山”般的韌勁,更需要體制機制的完善保障。
“堅持綠色發展,實現低碳生態,福建省還要在制度創新上進行更多探索,比如在自然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理、生態環境監管、生態文明評價體系、運用市場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盡快建立起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尤權說。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重要標尺。”代表委員們表示,新時期推動發展一定要堅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展望未來,美麗中國藍圖一定可以實現,中華民族一定會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參與記者:李鯤、侯麗軍、白陽)
編輯:曾珂
關鍵詞:代表委員熱議 落實新發展理念 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