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錄音機消亡時代為何還用磁帶學習?
葛均波委員通過24盒磁帶反思教育怪相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李木元)“你還能找到錄音機嗎?你還在用磁帶學習知識嗎?”剛走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的房間,他的兩個提問讓記者感到意外。
葛均波 資料圖片
“葛委員,您開啥玩笑,現在是數字互聯網時代,誰還買磁帶,估計錄音機快進博物館了吧!”記者剛說完,葛均波馬上表示:“我聽了也很震驚。但是新學期開學,幾乎每個學校的父母交流群都會討論同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還要用磁帶來學習呀?’”
葛均波走訪了上海多家中小學,雖然磁帶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幾乎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設備,但讓人吃驚的是,學校依然在給學生發磁帶。
“你知道嗎,上海學生從小學到中學至少要領24盒磁帶,可實際使用率很低。”葛均波說,據有關部門統計,近98%的新生家庭沒有磁帶播放器,需要重新購買;超過90%的學生很少在家使用磁帶,許多甚至都沒拆封過,浪費很大。
“在這個錄音機消亡的時代,卻依然在發磁帶讓孩子學習,這種教育生態難道不值得每一個教育決策者深思嗎?”葛均波反問。
“磁帶保存時間短,抗干擾性能差,基本上無法循環使用,一個學期結束,一盤聽力磁帶也就隨之作廢。”葛均波指出,磁帶的生產需消耗能源,還會排放廢磁漿渣、有機溶劑等危險廢物,處置需成本,處置不當就有污染可能。此外,磁帶的實際翻錄等制作成本要遠高于mp3和光盤,空白磁帶購買的費用和購買教材磁帶的費用幾乎一樣。“這樣既不環保也不便宜的產品,為何還在教學中存在呢?歸根結底是教材出版機構的利益之心在作怪!”
葛均波做了調查,以牛津上海版教材為例,每本教材定價12.1元,其中7.1元為教材價格,5元為磁帶價格,為了采購磁帶政府每年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買單費用高達近10億元。磁帶盡管有很多缺陷,卻成了教育出版機構獲取壟斷利潤之門,而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很多的不便,也給政府帶來很大的教育資源浪費。
磁帶引發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可葛均波調查發現,通過UGC(用戶自生成內容模式)或打著UGC旗號的商業機構大行其道,他們做了出版社不愿做的事情——將磁帶轉為數碼格式。問題來了,教材及其配套磁帶是教育出版社的知識產權產品,目前網絡上超過90%的數字學習內容沒有版權,且存在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教學產品設計混亂等諸多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由磁帶問題而引發的大量在線教學內容涉嫌侵權以及教材出版社之間的權利糾紛等知識產權問題日益嚴重,已影響到教育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葛均波說。
葛均波認為,磁帶問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個契機。教材配套磁帶和數字化配套產品可以實行并行雙軌,通過推動教材出版、征訂機制改革,讓市場來決定采購磁帶或是數字產品,倒逼教材出版機構不斷開發和完善正版數字內容。
“涉及孩子教育的事情沒有小事。我只是通過調查提點思考,或許不成熟,但是希望有關部門引起重視。”葛均波沉靜地表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葛均波 全國政協委員 磁帶 教育怪相 錄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