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布廳>全國人大>觀點 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熊召政:文化領域要有寧缺毋濫的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是針對經濟領域的改革發展而提出的,但它也同樣適用于文化領域的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文學藝術院院長熊召政說。
熊召政說,報告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一節中,提出了若干政策導向,如“提升消費品品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既是針對經濟領域的商品而言,同樣可以視為對文化產品提出的要求和希望。
“供給側改革,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讓人高興地花錢買東西’。”熊召政認為,但當下的情況是,群眾常常花錢買回了種種色色的“偽劣商品”。每年,海量的小說、詩歌、散文出版,電視臺播出上萬集電視劇,院線上映數百部電影,但浮躁、急功近利的風氣蔓延,真正的經典作品依舊缺乏。
“常常一部電影被吹得神乎其神,讓你感到不買一張票去觀摩一次,就會后悔一生;可是,等你真的花錢去看,恐怕失望就會成為最輕微的不良反映。”他說。
熊召政發現,類似IP小說、網絡劇、真人秀等文藝形式創新,雖然帶來可觀的點擊率、收視率,也支撐起相關產業鏈和巨大利潤,但諸多內容卻是“游離于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外,有的甚至背道而馳”。
熊召政認為,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就是要為文化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精品,去掉浮躁、去掉單純的逐利心理,保持寧缺毋濫的工匠精神,完成文學藝術的鳳凰涅槃。
“好的文藝作品絕不是市場的對立面,洛陽紙貴、萬人空巷的閱讀與觀賞效果也不是個別現象。藝術家們通過努力,創作出更多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作品,方不負這個偉大時代。”
編輯:陳佳
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 熊召政 文化領域 要有寧缺毋濫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