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對做好事求表揚不妨配合一下
吉林長春人張金彪,是燒烤店的老板。這些年來,張金彪累計掏出近20萬元,用于捐資助學。毫無疑問,這是一位“好人”。社會也沒有忘記他,這些年來,因為好人好事,張金彪多次在媒體上“露臉”。可近日,張金彪致電媒體,希望媒體能夠再次報道他的愛心故事。
有一部電影,叫做《求求你表揚我》,范偉演的民工楊紅旗,在一起強奸未遂案中救了一個姑娘,為了完成父親在臨終前看到兒子登報的愿望,幾次三番跑到報社,要求登報表揚自己。張金彪的境界,似乎還高一些。據張金彪介紹,他看過子貢贖人的典故,希望通過表揚來感染其他人做好事。
一個人求表揚,一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對愛心的理解問題,就是張金彪所說的,希望通過表揚影響更多人;還有一種則是對愛心的開發問題,也是有人懷疑的,可能出自個人虛榮心,甚至希望通過表揚引發關注,達到其他目的。張金彪求表揚的初衷是否如其所說或有不同理解,但不是所有的真相都有追根究底的必要,不是都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們這個民族,對愛心是有潔癖的。愛心是心靈的需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從這樣的“雞湯文”中大致可以看出,人們希望的愛心是純潔的,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做好事也不必聲張,不能唯恐人不知。當然,人們還是希望好人好事都能夠得到張揚和激勵,但更認可發現、報道和表揚的過程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是自發的而不是自找的。如果當事人主動講述愛心故事,似乎道德光環也就弱了一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正視人性的復雜,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愛心都那么無私。有些愛心舉措,可能并不符合完美標準,但在事實上豐富和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愛心氛圍。比如說,對公益捐贈抵稅,社會認識就經歷了一個從看不慣到習以為常,最后到理解尊重的階段。這種個體的做好事求表揚,哪怕摻雜有其他動機,但也并沒有超出捐贈抵稅的范疇。社會能夠接受企業捐贈來抵稅、公益塑形象,為什么不能接受一個公民的做好事求表揚呢?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愛心審美上,卻存在共性的成分。那種符合傳統審美的愛心,具有完美氣質的愛心,源于心靈需要的愛心,應該在我們心中具有頑強生命力,應該得到所有人最高的禮敬。也要看到,愛心存在層次論,不能強求所有愛心都完美無缺。因為對愛心的理解不同,甚至摻雜了一些訴求,看起來不是那么符合道德審美,但只要真正體現了利他性,依然是愛心,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這就是社會對愛心的寬容度:可以有愛心的標準,但不能人為地劃一條杠,把自己不欣賞不喜歡的都打入冷宮。
一個社會愛心水平的提高,不僅表現為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也表現為愛心的形式越來越豐富,還表現為整個社會對愛心的寬容度越來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好事求表揚考驗整個社會的愛心寬容度。只要張金彪真正做了好事,求表揚的動機,無論是真正出于對愛心的不同理解,還是摻雜其他目的,總之對社會無損,都應該得到理解和寬容。如同別人希望跟你合個影一樣,甚至也不妨配合一下。在愛心上,可以有自己的標準,應該有自己的堅持,但不必把個人認知強加于他人頭上。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仍處于“愛心引資”,還沒有進入“愛心選資”階段。(毛建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張金彪捐資助學 做好事求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