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北京方言里的“猴”:毛猴兒 猴兒拉稀 猴兒頂燈
丙申年春節將至,念叨多年的“猴年馬月”終于近在眼前。農歷地支記月,以寅月為正月,所以今年端午節就在馬月。有種說法說“猴年馬月”是“何年嘛月”之訛,但錯誤之所以能夠流行,多是傳達了比正根兒更豐富的信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猴,在人們眼中親切而又帶著一份狎昵,感情既愛又嫌,像看鄰居家淘氣的小孩一樣,因此北京方言里的“猴”不是猴兒急就是猴兒精,生動形象,色彩豐富,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詞匯中都有投射。
毛猴兒
先說衣。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在《買猴》里說過,猴毛沒準兒(其實并不)能打毛線,只要你不嫌扎得慌。北京話里稱呼衣服,也有帶猴的字眼兒,比如棉猴兒、皮猴兒,指帽子和領子相連的大衣。詞源未能考明,在筆者想來,人猴同屬靈長目,體態相近,大概是冬天人穿上連帽大衣,從頭頂到后背材質顏色如一的樣子,望之如猴子的背影吧。
那位問了,既然有棉猴兒、皮猴兒,有沒有毛猴兒呢?當然有,不過那是一種老北京手工藝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以玉蘭花外帶棕色絨毛的花蕾為軀干,以蟬蛻的頭和手腳為腦袋和四肢,用白芨相粘連,做成幾厘米高、似猴又似人的小玩偶,幾個一組擺成抬轎、推磨、對弈、拉車等場景,過幾天廟會的工藝品的攤位上您準能看見。您瞧這博大精深的北京話,上哪兒說理去?
猴兒拉稀
北京是個講吃的地界,但本地既不食猴腦,也不產猴頭菇,倒有一種連吃帶玩兒的玩藝兒叫“猴兒拉稀”,值得一提。早年間,吹糖人兒是特別受小朋友喜聞樂見的買賣,常見造型有老鼠、葫蘆等。比起那些,“猴兒拉稀”的技術含量更高,除了把糖稀塑成小人吹出空膛,還要從猴屁股的地方把糖稀吹進去,或者讓猴抱個漏斗小缸,讓糖稀順著葦子桿兒、小竹簽流進下面小碗里,小朋友既能舔又能吃又能玩。因為糖稀淅淅瀝瀝往碗里流的樣子很像猴兒鬧肚子,這種造型的糖人也因此得名。
在北京話里,“猴兒拉稀”后面加上這句“壞了腸子”,作為歇后語形容人心地變壞、沒良心;如果不加,也可作中途退縮講,和四川話“拉稀擺帶”的意思相近。
說到這兒提醒小朋友們一句:過去衛生意識不強,糖人既可吃又可玩,到筆者年幼時,家長已經教訓不能把糖人往嘴里擱了,否則拉稀的可就不光是猴兒了。
猴兒頂燈
要論猴和“住”的關系,馬老在《買猴兒》里又說了,猴兒能看家……這略微有點牽強,不過有句帶猴的北京話倒真跟居家有點關系。猴子靈巧機敏,經馴養可以表演騎自行車、翻跟頭、鉆火圈等雜技,也算什樣雜耍之一門。而今娛樂生活豐富,動物保護觀念增強,耍猴在城市里已近乎絕跡。二三十年前,市鎮廟會和鄉間大集還常有耍猴藝人表演,所到之處大人小孩圍得里外三層,叫好哄笑不斷。然而猴的性格活潑有余,沉穩不足,像燈盞這種本就容易打翻還易碎的家什,給猴兒頂著就不免讓人看著“懸”。
“猴兒頂燈”這句北京話中的俗語,就用來比喻大東西摞在小東西上的不穩定平衡態,精準地形容了人、物、事讓人揪心的勁頭。比如闔家飲宴之后,桌上無論有多少盤子碗,手腳麻利的主婦都能摞起來一趟端回廚房,在本人是熟能生巧,在旁觀者就可以說“看著跟猴兒頂燈似的”。
馬上封侯
說完前三樣,用“行”來收尾。古人出行多騎馬,而馬與猴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古老相傳猴能馴馬,將生性好動的猴子養在馬廄里,能增強馬群對突發聲響和動作刺激的承受力。還有偏方說將母猴尿拌在草料里,能讓馬對瘟疫免疫。所以孫悟空在天庭的第一個行政職務“弼馬溫”,實際是“避馬瘟”的諧音,難怪大圣要急眼——把人家性別搞錯了。
您要是有空逛逛琉璃廠、潘家園的古玩舊貨市場,不難見到各種質地猴子學人樣騎馬的雕刻擺件,甚至連過年的年畫窗花都有類似的主題,這里蘊含著一句吉祥話——馬上封侯。行文至此告一段落,就用這句“馬上封侯”祝各位讀者猴年大吉,步步高升。(靳海舟)
編輯:陳佳
關鍵詞:北京方言里的“猴” 毛猴兒 猴兒拉稀 猴兒頂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