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當心“文山會海”借電視電話會議“還魂”
那些以會議表示“重視”、以會議宣示“決心”、以會議貫徹“工作”的思維與行為,都是會議異化的表現。相對于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文山會海”的治理難度更大,因為它的是非界線并不明顯。
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各地大力精簡會議,改進會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反映,當地會議依然不少,只是換了形式,比如電視電話會議就成了新的負擔,經常“同一內容要聽三四次”。
從傳統的實體會議(即各路人馬齊聚現場集中開會)到現代的虛擬會議(如電視電話會議、QQ群、微信群會議),是一種依托于技術之上的社會進步,它可以有效控制會議的經濟成本與社會成本,想想過往動輒到風景名勝區召開、高規格接待的會議所浪費的公帑和所受的詬病,就不難理解這種判斷。但并不是說,電視電話會議就不需要成本,到了基層,參會人員同樣要集中,一起收看、收聽,需要一定的交通、食宿等費用支出。此外,還要大量的時間成本,這對基層干部來說,意味著公共服務時間減少;對企業家來說,意味著機會成本增加。而當電視電話會議成為一種替代方案,“文山會海”借電視電話會議“還魂”,傳統實體會議減少所節省下來的成本,又會隨之增加。
會議,作為一種信息交流、意見溝通、解決問題的形式,任何社會不可或缺;會議,作為一種培養成員對組織的認知與忠誠度的政治儀式,任何組織不能免俗。會議問題不在于會議本身,而在于會議異化——會議形式被依賴、會議手段被濫用、會議價值被高估。具體說來,那些以會議表示“重視”、以會議宣示“決心”、以會議貫徹“工作”的思維與行為,都是會議異化的表現。相對于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文山會海”的治理難度更大,因為它的是非界線并不明顯。與“三公消費”不同,哪些會議屬于合理范疇,哪些屬于“文山會海”,并沒有統一的、客觀的評判標準。因此,哪怕會議的組織者、與會者都對“文山會海”嘖有煩言,該開不該開的會還是要開,該趕不該趕的場還是要趕。
會議成為一種路徑依賴,“文山會海”借電視電話會議“還魂”,當從思想作風、治理能力與工作方法上找原因,看看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須從何處入手治理才有改觀的可能性,而不能滿足于譴責。同時,還要逐級找原因,不要把全部責任推給“神經末梢”。現實是,會議有“滾雪球效應”,一級一級下來,呈現幾何級數遞增。是以,在會議數量控制上,上層把控很重要。此外,外部監督對公權行為的規范亦至關重要,它有助于矯正某些跑偏的觀念,如重開會輕落實,就與外部監督缺位有關。
“文山會海”是個老問題了,公款吃喝能管得住,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文山會海” 電視電話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