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李晟:漫談“我家”的家風
爺爺95歲了,前年10月不服老的他摔了一個跟頭,一下子臥床不起,但精神頭依然好。我對爺爺的了解,之前知之甚少,因為他從小對我們要求很嚴厲,從不給我們買糖果,只買學習用的書,每天都檢查我們練字情況,寫不好就要瞪著我們,大喊“重寫!”年三十晚上看過人家放鞭炮就要回屋里寫作文,我當時既覺得他“很煩人”,內心對他又很畏懼的。所以,對爺爺身世的了解,正是這幾年他對我們的“嘮叨”中。因為耳背又拒絕使用助聽器,他聽不清我們說話了,也就索性不聽我們說話,只說他想說的。我也在他不厭其煩的講述中,知道了更多有關他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中,爺爺被下放到農村。因為他不僅下地勞動是一把好手,而且又有些文化,就被當地的農民兄弟推為生產隊負責看管、出售木材的人員。爺爺說,他為買主挑選時,從不以次充好,欺騙不懂行的買主,也從不損公肥私,讓生產隊吃虧,更不會慷國家之慨。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爺爺落實政策回到原單位,繼續從事建筑測繪工作。他負責測量、把控建筑質量,建設單位都非常信任他,總是說,“有李工在這兒,我們放心!”每每向我們說到這兒,爺爺都會爽朗地大笑幾聲,自豪地比劃著說:“18層大樓從地基到樓頂兒,每一層我都反復測繪,我在那兒盯著,不能有絲毫偏差。”
講到這兒,他又會嚴肅地看著我們,叮囑我們一定要認真工作,不能偷奸耍滑,一定要踏實做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做有損于黨和國家的事。“從不做虧心事,所以活得踏實、所以長壽。”爺爺的人生感悟,時時鞭策著我靜下心來檢點自己。
除了爺爺,姥爺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姥爺很喜歡京劇和古文,要么給我們講京劇故事,唱京劇名段,講故事中的道理,要么就之乎者也一番,然后再用白話翻譯一遍。“廉者不吃嗟來之食”、“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當然,姥爺對我要求也是很嚴格。上小學時,每天放學也要到姥爺的房間中去讀、默英文單詞,讀不準確,他會讓我重讀(姥爺略懂英語),默不出來就罰我抄寫,但我不煩。在我小學畢業那年,姥爺因病走了,但他給我講的道理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時常想一想,不斷矯正我的言行。
姥爺走后,爸爸和媽媽又會經常提起姥爺曾經說過的話,講過的道理,而且內容又豐富了,“學無止境”“不比吃穿比學習”“兄弟姐妹要互幫互愛”“女孩也不能嬌滴滴的,女孩更應該自立”,等等,并且爸爸用實際行動教育著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老話兒說“人到四十不學藝”,我爸爸是在41歲時因工作需要學習建筑預算,改行做建筑預算員,50多歲時開始學習使用電腦,一發不可收拾,不但學會用電腦還學會了修電腦,現在70歲的人了一面照顧我爺爺,一面又開始“研究”智能手機,他說是“活到老學到老”。
之前我一直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么我們姐弟四人具有共同的長處,就簡單地認為是父母常掛在嘴邊的“小樹長了小樹杈就得砍掉,否則不成材”的理論激勵著我們,直到爺爺臥床經常叮囑我們,我才認真思考,把爺爺、姥爺、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聯系在一起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家風使然。爺爺用實際行動影響著爸爸、影響著我們,姥爺用道理教育著媽媽、教育著我們,形成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爺爺和姥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是共通的,因為他們不知不覺地傳承的是我們民族多年燦爛文化所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
父母送走了姥爺和姥姥,又照料癱在床上的爺爺,十分盡力,讓我們感受到我們要傳承的還有“百善孝為先”。我們姐弟四人現在每周都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聊天。我和先生也是在不知不覺中用家風言傳身教下一代,我女兒在小學三年級曾經寫過一篇日記,題目就是《我為我的寬容而自豪》,寫的是一位男同學在她的作業本上使勁亂畫了好幾個大道子,并且折斷了她的鉛筆尖兒,經過老師的批評教育,男生承認了錯誤,她沒有讓男生賠償,結尾一句是:我為我的寬容而自豪。她大學二年級時,學校重新安排宿舍,把門的床位沒有孩子愿意住,她主動選擇了那個床位,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大家都不愿意去那個床位,七個女生打成一鍋粥,我去了,就不用打架了”。我和先生當時聽后都很感動,但當先生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同事聽時,同事們卻都說,“孩子多吃虧呀!”但我和先生堅信:吃虧是福,大家和睦相處是需要包容和謙讓精神的。
我們的下一輩慢慢成長起來,我女兒去年大學畢業,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現在西城區一所小學實習。她同樣得到了領導、同事的肯定和孩子們的喜愛。這也是家風使然。
(作者為北京市西城區椿樹館小學校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晟 家風 要求嚴厲 嘮叨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