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電商與金融將成拍賣行業分水嶺
近年來,拍賣行業一直深陷調整困境。如何引領企業走出困局,讓不少拍賣人頭疼不已。在“互聯網+”洶涌而至的背景下,在“供給側改革”的大形勢下,有業內人士斷言,藝術電商與藝術金融勢必會加劇行業競爭,成為傳統拍賣兩極分化的分水嶺。
網絡配圖
為何困頓?缺金融產品
“藝術品市場有兩個翅膀,那就是金融與電商”,這是兩年前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拋出的觀點。
藝術品市場缺金融、缺互聯網,是一片有待開發的處女地,這是趙旭當初做藝典中國的初衷。在他看來,“拍賣行業最大的困頓就是缺乏金融產品、缺乏流動資金,從這點來看,拍賣是非常脆弱的行業,過去只是想成交,卻忽視了流通資金的環節。藝術金融會給藝術品交易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使藝術品交易變得完整、變得健康,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傳統拍賣的運營模式會被改變,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對于2016年的市場走勢,趙旭表示, “藝術品交易是非標準化的市場交易,比標準化交易的運營模式難N倍,交易模式難N倍,風險大N倍,目前藝術市場面臨很多挑戰,需要互聯網交易的支持,2016年藝術品市場是金融的時代,也是互聯網的時代”。
現實問題是,藝術與金融的聯姻仍有諸多困難亟待解決,比如拍賣市場回調等因素造成藝術基金的兌現困境,很多盛極一時的藝術金融產品偃旗息鼓,沒了動靜。
藝術金融成敗在于操盤手的專業度
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家、經紀人李蘇橋直言,從國內市場來看,確實不容樂觀。國內藝術品金融產品為什么很濫,急功近利是重要原因。另外,大都將藝術品簡單當做金融產品,運營模式是按照金融的要求而不是藝術品市場周期和規律的要求。如果按照市場周期做藝術品放7-10年,可能都會成功。在盲目追求高回報和短周期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狀態下,中國藝術品金融化有些畸形。但這并不意味著藝術品金融化本身是不可取的。
趙旭坦言,“金融產品是有風險的,非標準的藝術品金融風險更大。藝術基金的成敗在于操盤手,如果非專業的人操作非標準的藝術品市場,尤其是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下,這種風險可想而知。藝術基金要想獲得成功,藝術品本身是重要因素,眼光也很重要。對于基金來說,藝術品選對了,時間擱得越長,最后的收益可能會更加可觀”。
藝術電商爆發空間很大
眾所周知,藝術市場的參與者是小眾群體,但藝術電商需要巨大的流量支撐。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對矛盾體呢?
趙旭對藝術電商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藝術品交易需要互聯網,電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除了非標準的藝術品,明星用品、藝術衍生品等泛藝術品都可以納入到互聯網交易平臺中來,可以說,2016年互聯網藝術品交易有非常大的爆發空間。
李蘇橋認為,應該從藝術品電商后臺數據來分析,如果僅僅是把線下的客戶搬挪到線上交易,對拍賣公司只能實現成本上的節約,有大量的新客戶形成交易才有意義。網上交易代替了傳統的出價機制,但這并不是藝術電商的未來,互聯網藝術品交易的未來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藝術品,形成購買藝術品的習慣。
行業兩極分化加劇
在市場深度調整的壓力之下,一些中小型拍賣行已經處于停拍或歇業狀態。藝術電商和金融的加入,會不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的兩極分化呢?
李蘇橋表示,中國的拍賣公司整體數量很大,絕大部分沒有太多的負擔,都是輕資產。經濟形勢不好,它們可以通過停業、半停業等方式繼續存在,甚至可以變成一個有營業執照的皮包公司。但拍賣行業出現分化是一定的,未來會出現幾家非常主力的拍賣公司,現在有三五家,未來可能只有一兩家。
“目前的形勢下,一季拍賣成交額真正能拿到8000萬元的公司,全國到不了50家。但這8000萬元的成交額在保利占不到1%。在經濟下滑的大形勢下,非標準化的市場操作、運營會難上加難,沒有實力、跟不上時代的公司會慢慢拉大距離,目前看不到一個完美的、能夠在這個時代持續盈利的團隊,2016年保利拍賣也面臨N個挑戰,但我們不會退縮,也不會失敗。同時,拍賣行業代表非標準交易的最塔尖環節,未來市場空間很大,在傳統行業里會越來越值錢,因為金融界、互聯網界都會瞄準拍賣行業。”趙旭表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藝術電商 金融 拍賣行業 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