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大公:結構性改革支撐中國主權信用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大公27日發布《2016年全球主權信用風險展望》稱,今年大批新興市場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將不同程度上升,高負債發達國家主權信用風險則繼續高位積累并出現分化趨勢。同時,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將對其主權信用提供支撐。
大公判斷,2016年全球主權信用風險呈現五個主要發展趨勢。
一是全球主權債務風險繼續高位積累,并逐漸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高負債發達國家呈現一定分化趨勢。美聯儲在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期間釋放的大量資本,在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后將回流美國,這將對全球匯率、利率體系和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沖擊,使得外部賬戶較為脆弱的國家面臨壓力。
二是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負擔的不可持續性并未改變,來自金融體系的或有負債壓力有增無減。初級結構性財政赤字長期存在和利息負擔上升使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難以進入下行通道。而由于自身難以實現去杠桿化,美政府應對下次金融危機的財政緩沖空間已大幅縮小。
三是中國各級政府債務負擔繼續上升,但結構性改革的正面前景將對主權信用起到支撐作用。大公認為,長期看,中國政府償債能力在經歷本次調整后將得到鞏固和提升。城市化快速推進和穩妥的去庫存措施能夠逐漸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將從廣度和深度突破經濟空間局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創造上升空間。
四是新興市場國家結構脆弱性逐漸暴露,未來能否及時調整經濟結構、主動化解風險將成為穩定其主權信用安全的關鍵。
五是歐元區和日本為維持政府償債能力將繼續深陷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泥潭,日本對此依賴尤為嚴重。歐元區各成員國在政策選擇上傾向于經濟增長與緩和社會矛盾,未來進一步削減財政赤字和債務的難度加大。而經濟增長潛力持續下降則使日本政府未來或將繼續依賴財政擴張維持經濟增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 主權信用風險 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