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不作惡”還不夠
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使承包給別人種了,是否也應該過問一下種的是小麥還是大麻?打的藥、施的肥是否適量?畢竟地是自己的,應當考慮到許多長遠問題
近日,百度對“變賣血友病吧”事件做出正式道歉,并宣布病種類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只對權威公益組織開放。因為關乎生命安全,百度貼吧事件引來了眾多指責。但也有一些聲音認為,百度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在互聯網商業時代,有些領域的紅線并不清晰,加強監督的同時應該給予企業更大的糾錯空間。
各種觀點的背后,多少涉及一個老問題——企業的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如何平衡?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天性”。作為現代社會運轉最主要的組件之一,企業盈利能力也代表著自身乃至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企業逐利天經地義,但這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排他的目標。當企業產生負外部性的時候,如果企業不承擔相應的責任,等于將成本轉移給了社會。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社會、個人的互動前所未有地充分。尤其是像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在行業內占據壟斷地位,無論是產生正外部性還是負外部性,都可能被放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既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也會一不小心讓假貨橫行;既可以讓千里訊息一線牽,也可以讓謠言鋪天蓋地。在人人都是“低頭族”“拇指族”的今天,大型互聯網企業應當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那么企業利益與責任的邊界在哪里?有企業把不作惡作為底線。如今看來,這個底線還不夠高。無論是百度,還是阿里,他們的成功都源于借助互聯網補上了傳統產業信息不對稱的短板。換言之,信息的真實性、集納信息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發布信息的透明度與共享度,恰恰是互聯網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礎。或許互聯網平臺自身沒有“坑蒙拐騙”,但容忍這樣的行為存在,并為其提供空間,甚至從中漁利,就會動搖互聯網行業的根基。基礎不牢,談何發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方,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使承包給別人種了,是否也應該過問一下種的是小麥還是大麻?打的藥、施的肥是否適量?畢竟地是自己的,應當考慮到許多長遠問題。
特別是BAT這樣的領頭羊企業,自己不作惡還不夠,還要引導全社會排斥惡、多向善。大企業不僅指產值大、利潤大,更指其社會影響力大。影響力也是競爭力。雖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效益在短期內難以顯現和量化,但由此贏來消費者的忠誠度,長期看也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競爭,躋身世界強企,也得有好口碑,必須參與到包含企業社會責任在內的高層次競爭中去,而不僅圍繞著成本等展開低層次競爭。
當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難免有動力不足的時候,這就需要健全外部環境,讓承擔合理的社會責任轉化為企業自身的理性選擇。這種外部動力可以是輿論監督,還應該有政府對制度和規則的完善和創新,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給予合理的鼓勵。愿大企業率先垂范,讓履行社會責任更快地成為企業界共識。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變賣血友病吧”事件 百度道歉 停止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