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陳漱渝:茶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載體

2016年01月15日 08:59 | 作者:陳漱渝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們更應該將中國茶的栽培經驗、制作技術和精神追求傳播到全世界,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精神境界,使作為國飲的中國茶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牽引機,人類社會和諧的凝聚力。


陳漱渝

陳漱渝


現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強調發揮軟實力的作用。這種軟實力主要就是文化力。當前中國文化要走出國門在世界發揮顯著影響,當中就是有包括茶文化在內的餐飲文化。


何謂“茶文化”?


我只能談談個人理解。在我心目中,茶文化是一種集人文性、知識性、康樂性于一體的文化,既高雅,又接地氣。茶文化有其物質形態,如名優茶葉,各色茶具,以及有關茶的文物遺址;也有其精神形態。飲者在品茶、欣賞茶藝的過程中獲得了審美享受,得到了心靈凈化,就達到了文化“化人”的目的。


茶文化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2001年在杭州蕭山跨湖橋挖掘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時,就發現了一顆八千年前的茶葉種子。到了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時代,茶葉已作為貢品出現。到了盛唐時期,中國的茶文化到達了鼎盛時期,茶館、茶宴、茶會大量出現,茶稅成為了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客來敬茶成為了一種民俗。茶圣陸羽的《茶經》成為了茶文化的經典。


茶文化不僅是關于茶葉本身的文化,而且是一種綜合文化。它既是養生文化、禮儀文化、餐飲文化,而且融入了宗教文化、倫理文化,并跟文學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茶之養生


據化驗,一片茶葉含有500種以上的化學成分,其中有些元素具有醫療養生的功能。在遠古時代,人類就發現了茶葉排毒治病的藥用功能。漢族傳說中神農嘗百草,中毒之后全靠茶葉解毒。云南布朗族傳說中,他們祖先南遷過程中遇到瘟疫,感染者全身無力,走不動路。有人倒在一株樹下,昏迷中嚼了一把樹葉,第二天醒來疾病頓除。這株樹就是茶樹。人們發現茶葉能夠殺死傷寒、痢疾、霍亂等多種病菌,可以降糖、降脂、降膽固醇、清心明目、排毒降火、提神醒酒。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單一的茶葉療效畢竟有限。所以人們由注重茶葉的治療功能轉向它的養生功能和心理療效。日本茶祖榮西禪師有一本著作,就叫《吃茶養生記》。很多人通過飲茶消煩解憂,激發靈感,獲得正能量。有人說,把茶字拆開來,人字上頭為廿,人字下為十八,意思是,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只要喝茶,越活越年輕。茶界泰斗張天福今年106歲,黎明即起,清茶一杯,除了茶,不吃其他的保健品。這就是喝茶養生的人證。


茶亦有道


由于茶葉本身具有很多美好品質,因此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征和道德追求,很多人不僅以茶養生,而且以茶論道,以茶窮理,以茶修德,把茶比做君子。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階層形成了一股奢靡之風,以夸豪斗富為美。為了扭轉這種社會風氣,一些有識之士就以茶倡廉,以茶養廉。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晉朝吳興的太守叫做陸納。有一天謝安將軍要去拜訪他,陸納只準備了茶和水果。但是陸納的侄子覺得這樣太寒酸,又準備了幾十人享用的酒宴。謝安走后,陸納打了侄子四十大棒,因為侄子敗壞了他的名聲。以節儉為美德,以鋪張為恥辱,這就是陸納的價值取向。


從古至今,中國人用茶作為祭品祭祀祖先。江南結婚有“三茶禮”,喝茶定終身,這就是茶文化跟禮儀文化的融合。中國人吃飯有餐前茶、餐后茶,有些地方還有茶食宴,把茶葉作為副食和主食的原料。這就是茶文化跟飲食文化的融合。


到了宋代,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融入了茶道,使茶道成了東方文化藝術殿堂中的一顆明珠。儒家講中和適度,佛家講淡泊本色,道家講平淡自然。中國的茶道從中提煉了“清、淡、靜、和、真”這五個字,成為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茶道精神。這種精神影響了韓國和日本。韓國“茶禮”以“和、敬、儉、美”四個字為核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為核心,都突出了一個“和”字,即天和、地和、人和。可見“以茶為緣,以和為貴”,構建一個和諧世界,是人類的共同追求。


文人與茶


鑒于飲茶在生活中有多種效應,自然就跟以生活為源泉的文學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俗話說:“無茶不文人。”古往今來,茶歌、茶畫、茶詩、以茶為題材的小說數不勝數。云南德昂族的創世史詩中寫道:天上美麗無比,到處是茂盛的茶樹,翡翠一樣的茶葉,成雙成對把枝干抱住。茶葉是茶樹的生命,茶葉是萬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葉的精靈化出。(《達古達楞格萊標》)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是唐代。在《全唐詩》及其外編中,就收錄了茶詩391首,以茶為題材進行創作的詩人多達113人。唐代詩人白居易晚年以茶為伴,塵心洗凈,俗念頓消。他在《閑眠》一詩中寫道:“暖床斜臥日矄腰,一覺閑眠百病銷。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宋代詞人蘇東坡不但愛茶,而且親自種茶,親自擇水煮茶,一日喝釅茶七盞,因此精通茶藝,在《汲江煎茶》一詩中寫出了“活水還需活火烹”這樣的名句。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請教他的老師曾幾,如何才能養成浩然之氣,老師的回答是:“但煮東坡所種茶。”意思是,只要像蘇東坡那樣以茶來修身養性,就能清凈淡然,養成浩然之氣,成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中國現代作家中不少人都跟茶結緣。胡適祖先賣過茶。他要喝上等茶,又不要頂貴的。梁實秋說他不通茶經,但他的散文《喝茶》卻寫得十分精彩。他說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東方文化是茶文化。周作人的書房叫“苦茶庵”。他好喝綠茶,不喜歡香片,寫了很多關于茶的隨筆。作家老舍不僅喝茶,而且創作了經典話劇《茶館》,通過北京一家茶館的變遷,反映了從清末到民國時期的歷史風云。徐志摩是詩人,但他有一篇關于飲茶的講稿,估計是講日本茶道,借喝茶“忙里偷閑,苦中作樂”。魯迅嗜好喝茶,每月消費茶葉一斤左右,還跟日本友人內山完造一起施茶,即在路邊擺個茶桶,供勞動者免費飲用。外國作家的作品中也經常寫到茶。有人統計,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這部偉大史詩中,寫到中國的茶飲、茶禮、茶具就多達41頁共78處。作品中與戰爭相對應的茶文化,就是一種和平的象征。


茶的軟實力


鑒于茶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載體,其文化含義已遠遠超出茶本身色香味形的物質形態,而滲透著深刻的精神內涵,因此在國際事務中進一步地發揮茶文化的軟實力就顯得更為重要。茶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自古以來就在鞏固國防、維持邊境安寧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比如北宋時期近170年間,幾乎年均每五年就給周邊少數民族贈送一次茶葉。“斷茶相當于斷奶。”大約在1038年,宋朝中斷了對西夏的茶葉供應,雙方于是爆發了戰爭,直到六年后才議和。當今世界五大洲160多個國家20多億人都在喝茶。自18世紀以后,喝下午茶成為了英國的一種民俗。所以我們更應該將中國茶的栽培經驗、制作技術和精神追求傳播到全世界,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精神境界,使作為國飲的中國茶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牽引機,人類社會和諧的凝聚力。


(作者為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魯迅博物館原館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陳漱渝 茶文化 軟實力 中國茶 文化載體 茶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