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 要聞

“小碎雜”民生錢被“拔毛”——反腐聚焦“菌群之流”

2016年01月11日 15:03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題:3噸水泥8袋化肥也貪,“小碎雜”民生錢被“拔毛”——反腐聚焦“菌群之流”

新華社記者楊帆、陳文廣、孟含琪

他們不是“老虎”,甚至“蚊蠅”也算不上,危害卻著實不小;他們單次貪腐“胃口”不一定大,但涉及經濟生活方方面面,傷害群眾感情。隨著反四風、反腐走向縱深,一批“菌群之流”被曝光在監督聚光燈下。

2015年7月份以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六次月度通報曝光860起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涉及資金超12.4億元。專家認為,黨風黨紀關系人心向背,唯有滅除“菌集死角”才能讓政策紅利惠及民眾不打“折扣”。

(小標題)帶路費、危房改造補貼:“小碎雜”民生錢全不放過

近年來國家撥付基層的資金品種多、數額大,涉及農業、扶貧、水利、土地治理的項目資金下撥后,有干部就瞅著機會“各顯神通”,“民生工程”變成“唐僧肉”。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供查辦惠農扶貧領域貪污賄賂犯罪8859人,惠農、扶貧項目登記申報、補貼發放等環節易發、多發貪污賄賂犯罪。

一些基層干部占“公家錢”不說,連危房、廁所改造等補貼,甚至低保、扶貧款也占為己有。通報中,河南、貴州、海南、云南、新疆等省區都出現套取強占孤兒、老人、殘疾人其低保金、新農保參保金的案件。記者梳理發現,半年里,涉及的國家下撥的專項資金和津補貼問題多達337起,應撥付到群眾個人的資金和津補貼被“動手腳”的多達291起。

各項補貼資金遭“貪手”外,基層群眾更常被“拔毛”。四川有一村黨支部書記在全村更換智能電表時向村民按每塊電表10元、收取共2480元“帶路費”。四川通報一村小組長將村里3噸水泥搬回家去;甘肅一村委會文書在化肥發放中,扛回家8袋化肥。

“民生錢”揣在自己兜里不算完,江西、甘肅、廣西、重慶有的干部還違規用錢給家人辦理低保、保險,廣西則有村干部將百萬元村集體資金拿來“補貼家用”。此外,黨員干部貪污挪用相關款項用來“炒股”“理財”的甚至也并非個例,涉及金額從十幾萬元到上億元都有。

而據記者走訪發現,這些發生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貪腐、四風問題實則并不容易被“揪出來,曝光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專家表示,基層案件涉及金額和問題呈現出“小、碎、雜”的特點有其特殊性。一是透明度低,不少群眾對國家專項資金撥付方式并不了解,全憑村干部“一張口”“一支筆”,村民易吃“暗虧”;二是“四風”異化為“風俗”,村民認為領到了錢,送一兩只雞、擺桌席感謝是“理所應當”,而一些干部也就在“半推半就”間感染“四風”;三是基層組織管理松散,干部容易倚強凌弱,“吃拿卡要”幾率高。

(小標題)活多錢少到處“揩油” “蚊蠅腐敗”難管更難查

一頭連著上級、一頭面對百姓,鎮村站所作為國家行政體系的“末梢神經”,是離群眾最近的“政府”,也是各項工作集中落實的地方。然而,部分干部表示,如今基層行政事務大幅增多,要操心得多了、干得多,掙得卻不多。

記者走訪時發現,一般村組織僅有村干部四、五人,每月工資收入800到900塊錢,村集體經濟稍好些的村僅有1000元左右補貼,基層站所、鄉鎮工資也普遍較低。“當干部有時候家里都照顧不及,有錢的不愿意攬這活,條件差些的上任之后,肯定想福利和待遇能提高。”有村干部說。

腐敗案件不分大小,一分錢也是貪。為村集體干得多、掙得卻少,在位時吃點、拿點,一些干部“揩油”卻變得“理所當然”。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惠農、扶貧領域貪污受賄案件中,侵吞、私分集體資產或套取國家資金的情況多發,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會計、出納等兩委成員和小組長等干部是主要犯罪群體。

記者在湖南郴州走訪時發現,有行政村一年虛用發票套取資金20萬元,購買雞鴨魚、肉蛋油用于走訪和協調,很多賬務沒有書面材料和證據。基層經管部門工作人員不足,財務制度不完善,合同、票據、保管隨意,日常管理本就困難。

由于村干部身份特殊,拿國家俸祿但卻不是國家公職人員,也不是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對象,“拔毛”、“揩油”難以得到紀檢監察機關的有效查處。這類案件取證涉及人員又多、范圍廣,處理起來難上加難。

此外,家里有地有山,在被發現違紀后,一些鎮、村干部并不配合調查。接受組織調查時,抱著大不了我不當村干部回家拿鋤頭的心態,不敬畏、不配合組織,我行我素、有恃無恐。“我就是個農民,能把我咋樣?”

(小標題)“菌集之地”必須嚴治 防止國家政策紅利“打折扣”

蒼蠅撲面,對國家形象和百姓感情的傷害最直接,也是老百姓最反感、最痛恨的腐敗,是最具離心力的腐敗。

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扶貧濟困力度不斷加大,惠民政策“含金量”越來越高。然而,作為貧困群眾“保命錢”和減貧脫貧“助推劑”的扶貧助困資金,在一些地方卻屢屢遭到“揩油”和“打劫”,個別干部甚至將“扶貧助困”變為“劫貧濟私”,讓中央政策“大打折扣”。 

早在2013年1月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從數月通報看,基層有些不起眼地方著實成了部分干部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違紀違法行為的“菌集之地”。以查處的案件案值一般不大,但一些侵吞困難救濟、建房補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款項的行為,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且涉及人員眾多,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聚光燈打在群眾身邊,就能看到基層尤其是農村的黨風廉政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鄉科一級看起來沒什么權利,但小貪小腐在群眾中卻能造成極壞影響。”

“群眾身邊往往都是小問題,但小問題不管不問,大問題源頭就堵不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小問題大家“司空見慣”,恰恰說明,小問題的負面效果已經長期存在。

專家認為,讓專項資金真正發揮好“保命錢”“兜底錢”作用,防止截留、貪占、挪用、冒領等漏洞,關鍵要從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督兩個方面發力,實現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應建立扶貧助困資金流入流出透明化機制,從“上墻”到“上網”,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加強監督,增加動態審計、隨機審計,防止一些地方、部門和干部提前做“賬面文章”,及時曝光和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真正看好保民生、穩基層的“錢袋子”。

任建明表示,應針對基層群眾的反映,還應及時審查并對群眾進行回應,著力解決群眾舉報“石沉大海”的現象。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需要進一步發揮新媒體、新技術作用,進一步暢通群眾監督渠道。

編輯:曾珂

關鍵詞:反腐 民生錢被拔毛 菌群之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