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現實版“盜墓筆記”是如何上演的?

——新中國最大涉文物案追蹤

2016年01月06日 10:19 | 作者:王振宏、張逸飛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近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馮某、姚某某、韓某某、王某某、霍某某5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其余25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5至3年不等,并處罰金。

至此,這些在遼西地區大肆盜掘紅山文化時期至明清時期的遺址、古墓,上演了一場場現實版“盜墓筆記”的盜墓賊們,終于受到法律的制裁。

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此案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涉文物第一大案”。朝陽市公安局文物保衛分局局長王紅巖說,“在取消了盜墓死刑之后,一次性判處5名盜墓分子無期徒刑,這在全國都很罕見。”


偽裝身份四處踩點,在文物保護區外進行盜掘

朝陽市位于遼寧西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遺存,尤其是當地的紅山文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位于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是出土紅山文化文物的核心區域,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豐富的文物資源讓越來越多文物犯罪分子覬覦。

此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馮某及其團伙就是主要針對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自2013年7月開始,這個犯罪團伙在16個月內瘋狂作案17次。

馮某說:“跟我一起干的都是打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兒,平時大家不在一起,每次都由我組織到一塊,時間上也沒有一定的規律。”馮某稱其對紅山文化特別感興趣,平時會購買相關書籍或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所以對紅山文物的價值有一定了解。

據辦案民警介紹,馮某團伙選擇盜掘地點的眼光很“毒”。在從馮某團伙處追繳回的109件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9件。

他們是如何選取盜掘地點的呢?朝陽市公安局局長李超告訴“新華視點”記者,馮某團伙成員平時以賭博、收購農副產品、收藏文物等名義四處踩點。“他們會打聽誰家在地里發現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價購買相關信息以確定進行盜掘的大體方位。”

馮某團伙里還有一名懂風水的“高手”姚某某,也是被判處無期徒刑的5人之一。此人只需觀察山水的走勢和陰陽,就能把挖掘位置縮小到10平方米左右。為了逃避打擊,他們從不在保護區里面作案,都選擇荒郊野外、人跡罕至的地方實施盜掘。“我們挖的墓基本都是還未被國家文物保護部門發現的紅山古墓和遺址,由于保護區內有監控攝像,而且盜掘區內文物量刑很重,因此我們都選擇保護區外進行盜掘。”馮某說。


裝備比一般的文保部門科研隊伍還齊全

現實版的“盜墓”和小說里描述的一樣嗎?在凌源市紅山街道辦事處牛河梁村上窯溝的山梁上,記者看到了大大小小十幾處被盜掘的探坑,其中最大的一個坑直徑約1.7米,深約1.5米。

王紅巖告訴記者,這個大坑就是馮某、姚某某等四人挖掘的,并在其中挖掘到一只紅山時期的玉鐲。這只玉鐲晶瑩剔透,外觀完整,經鑒定屬國家一級文物。

在大坑周圍,記者還看到了一些不易被人發現的直徑30厘米至50厘米不等的淺坑。為逃避村民舉報,馮某等人在盜掘后會對現場實施回填,這些淺坑就是回填土下沉出現的。

據王紅巖介紹,馮某團伙在作案時會使用一種自制的名叫“扎子”的工具,這種工具性能高于洛陽鏟,專門適合盜掘紅山時期的文物。另外,羅盤儀、高頻大功率對講機、強光手電和高倍數望遠鏡也是他們作案的必備工具,裝備比一般的文保部門科研隊伍還齊全。

“我們一般在下午上山。先由姚某某用羅盤看風水,確定墓葬所在位置,確定完地點等到凌晨才動手。挖墓的時候,先用‘扎子’往下扎,如果姚某某覺得有戲,我們就用鍬和鎬挖探坑。我、姚某某和王某某一起挖,韓某某給我們把風。”馮某說。

“每個探坑都能挖出文物嗎?”“那不可能,探坑一般都比較小,挖差不多不出貨就換個地方挖了。”馮某說,一般而言大約挖六七個探坑就有一個坑里能挖出文物。


熟人聯系、網上私聊、網上銷贓

馮某一般會把盜掘的文物拿到赤峰銷贓。由于長期混跡于赤峰市的各個文玩市場,馮某認識了季某某、梁某某等買家。梁某某是馮某團伙的固定收貨人,原系赤峰市委講師團成員,在赤峰市文物圈比較知名,很多想收藏文物的人都會找他要貨。

在馮某眼中,梁某某是一個“理想”買家:“他幾乎不向我們詢問來源,出手也很大方。”馮某交代,梁某某曾從他手中收走了一個雞骨白方形玉璧并轉賣給了梁的朋友劉某某,僅這一件文物就獲利75000元。

記者發現,幾乎每個盜墓團伙都有類似梁某某這樣的人作為固定的銷贓渠道。這些人是幫助盜掘文物團伙將文物變成真金白銀的關鍵環節。據了解,梁某某目前已被警方拘捕。

除了向熟人詢問以外,馮某還會在網絡上聯系買家。“有時候我會在網上找買家進行溝通,都是以私聊的形式發發照片什么的。但是我從來不在網上進行交易,都是當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據馮某交代,他一共盜掘了109件文物。目前,這些文物已經全部由公安機關收繳歸案。


古墓保護需改變被動狀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違法成本低是盜墓犯罪多發的主要原因。據被告人王某某供述,在2008年7月其曾因盜竊古文物被內蒙古喀喇沁旗公安局刑事拘留1個月后,繳納2萬元罰款獲釋,這與動輒幾十萬元的違法所得相比不過九牛一毛。

據辦案民警介紹,此次追繳回來的文物都是犯罪分子在文物保護區外盜掘的。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介紹,追繳的3件國家一級文物——玉鐲、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的出土地點為朝陽市喀左縣南公營子鎮。此前,文物保護部門對這個地點分布有紅山時期的墓葬并不了解。而在朝陽市龍城區尹杖子村被盜掘的紅山時期的古墓葬群同樣沒有被劃入保護范圍內。

劃定保護區確實存在現實困難。“文保部門在劃定文物保護區時,往往只能通過挖掘一個小角來推測整個墓葬或遺址的全貌,難免會有誤差。”王紅巖說,“而且,如果只是劃定范圍而保護不夠,相當于變相幫助了不法分子定位。另外,很多地下遺址目前地表處于耕地狀態,在對地下情況了解有限的情況下強行劃成保護區,也會激化各方面的矛盾。”

專家介紹,目前,古墓保護基本處于被動狀態,文物保護部門主要是保護性發掘和搶救性發掘兩種方式。盜墓賊則是不計后果地盜挖文物,并不會關心墓葬的完整程度。這也是盜墓賊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郭大順認為,文物保護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已發現古墓的主動保護,通過劃定遺址保護區,設立監控體系等方式對盜墓賊進行主動防范;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文物市場和收藏類網站規范管理。

“這次將盜墓分子繩之以法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近一年來,遼西地區的盜墓活動基本絕跡。”王紅巖說。(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現實版盜墓筆記 新中國最大涉文物案

更多

更多